事
今天想跟大家聊個小詞語“節奏”。節奏本是用在音樂方面,指一種以一定速度的快慢的節拍,主要是運用速度上的快慢和音調上的高低把它們組合到一起。從時間和空間維度來看,它是有4個象線的。而我8月份的前半個月,只在一個象線之中打轉,每天的生活就像一首不斷飆著高音加速的進行曲。
根據自己的8月計劃,分配到每天要完成的任務大約有8-9項不等,要完成這些任務大約需要5-6小時,而實際在工作之外,自己能主動支配的有效時間最多4個小時,所以我需要不斷加速加速加速,結果可想而知,這根弦終于被加班這最后一根稻草拉斷了。說實話,斷裂的那一瞬間,無比輕松,去他呀的,工作碾壓了全部時間,再也不用拼死沖刺只為趕下一個節目,一了百了,落得舒服。
貪
話雖這樣說,但出了問題究竟是要解決的。問題的根源其實也只有一個字“貪”。處在這個時代,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倍新知識被繁衍出來,真恨不得自己一天有48個小時,好將所有的知識都堆積在自己的大腦中,收在收藏夾里,以平復自己焦慮的情緒。而越是有這樣的貪念,就越容易被各種披著知識外衣的信息收割注意力(所謂披著知識外衣,就是說那些在別人處是知識,但還沒有被自己轉換的信息),這種收割不僅讓自己的注意力被劃分的七零八落,還讓自己顯的無比努力和勤奮,實際上很可能就成了那只被關在輪在里不斷踩著飛輪奔跑的小白鼠。
破
怎么破除對知識的貪念?兩個關鍵詞:核心問題,主動掌控。
任何實用型知識的學習都只有一個目的,解決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實踐。如果離開了這個目的,那就不可能有效的聚焦,感覺什么都是好的,什么都想學。所以,破除貪的第一條定律——緊盯核心問題進行學習,把自己的學習內容聚焦在可實踐的范圍內,做少。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砸出自己的注意力卻得不到有效的積累反饋。
找到自己的核心問題后,是不是就要抱著一本書,找到一門課開始學呢?肯定不是,古典老師給出了“人事網書”的解決問題的法則(具體法則是什么,怎們用,每個人自己動動手,我就不再傳播5手知識了)。向人學習大于向書學習。在我之前的刻板印象里,知識就等同于書本文字,音頻視頻教程,但實際上名師開悟的價值遠大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積累。緊盯著核心問題是為了縮小學習范圍,聚焦注意力,而高效的學習方式才能帶來更高效的收益和回報。
破除貪欲的第二條是主動掌控自己的生活節奏。互聯網學習的特點和我們之前接觸到的傳統教育大不相同。在傳統教育領域,學生按照學校老師的課表按時按點上課,錯過了就是錯過了,老師不會為了單獨某個人再講一次,各種成本也不允許他把一節課重復無數次。但網絡學習恰恰相反,它的特點就是隨時隨地。而我們似乎還沒有從傳統教育模式的認知中轉變過來,幾點更新,幾點留言,幾點直播……..一切都被排成了另一個上課的課表,我們匆匆忙忙的跟隨著一個又一個老師的步調和節奏在安排這自己的生活時間作息,好像這就是我們本來該有的一樣。我不反對留言,不反對按時聽直播,我也沒有詆毀任何老師的意思,我只是想,如果有一天,這些課這些人都隨我安排,我想幾點聽直播,我想幾點看文章,我又想幾點寫留言?我會怎樣安排我的一天?我是不是還和現在一樣害怕錯過每一個時間段,錯過每一個老師的精彩?我想應該不會的,我會從容的根據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任務,做出合理的時間調整,也許這個安排每天都會不一樣,但我會知道哪些對我最重要,哪些可以緩一緩。現在為什么我做不到了?為什么網絡明明給了我這樣便捷的機會讓我可以隨時隨地的安排自己的時間了,我卻還活在過去的模式中,還在被安排?
做個積極主動的人吧,主動把目光從四處收回來,聚集在一處,主動把大腦中桎梏你的那根弦剪掉,主動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彈出一首動聽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