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位喵先生
林夕有句歌詞:“若無其事,才是最恨的報復。”
是啊,所有的討厭并非是花時間去爭辯,去厭惡、去煩躁、去焦慮。
而是忽略它,將它踢出你的生活圈,毫不憐惜。
01
你應該有過這樣的感覺,當你討厭一個人,你便會在不覺意間,留意他的言行舉止,無論他做的是什么,你還是不爽,看不過眼,他的一舉一動,全是一根又一根刺,一針又一針地向你拋來。
雖然嘴上說著沒關系,可心里早已罵他無數遍。
這種感覺十分痛苦,然而這份痛苦,全是內心戲,并無所益,又何必呢?時間很短,生命寶貴,與其將時間放在討厭的事上,倒不如,全堆在喜歡的人身上,那才是生活。
庸人自擾,其實很多人的煩惱都是自找的。這件事看不順眼,那個人讓你很不爽,然而,又跟你有什么關系呢?這恨、焦慮和難過,都是隨之帶來的副產品,如同垃圾堆里的垃圾,毫無利用價值。
閨蜜欣怡曾經跟我說過她身上的一個故事,有一天她拿起父親手機,想打個電話,發現彈出來一條十分曖昧的信息,“老公,快回來喝湯吧。”,手機號碼不是媽媽,嚇得她心理直跳,那時候她還小,但這些情愛之事也略懂一二,她第一反應的便是告訴媽媽。
原來,媽媽早已知道了,他們是為了她有一個完整的家,才勉強維持婚姻。怪不得爸爸經常不回家,欣怡心里想。
再后來,父母還是離婚了。
欣怡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在她心里和諧的家庭,居然就這樣“碰”的一聲,破碎了,防不勝防。
02
因為爸爸有經濟能力,而母親要回到外公外婆所處的城市工作。經過父母的討論,欣怡要搬到爸爸的新家住,繼續在這個城市里生活。
那個家,不復是家。她討厭那位破壞他們家庭新“媽媽”,后來,也討厭那位什么都不知道的弟弟。欣怡回憶起那段時間的每一天,何止是度日如年,何止是對他們的討厭,甚至還會有著想殺掉那對母子的沖動。生活上,隨處跟他們作對,明明跟弟弟都喜歡看同一部卡通片,可欣怡偏偏以不喜歡為由,立刻轉臺,留下弟弟在哇哇大哭。只要那位新媽媽穿著好看的衣服,她便會惡言相對地去罵她。
甚至有一次,還激動地拿剪刀到新媽媽的衣柜剪爛她的衣服。爸爸知道她心里的難受,也沒怪責她什么,只是沉默。
十年過去了。悲憤早已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生氣和發泄,早已化為平淡。
后來,她說,那幾年是她過得最痛苦的時候。不是因為新家庭讓她多不適應,媽媽不在身邊而傷感,而是因為她對那個女人和小孩的恨,讓她每天都活在自己的內心戲里,不斷地掙扎,煩惱、焦慮。現在她想想,其實那位新媽媽也沒對她不好,父母不相愛離婚了也沒什么大不了,不相愛在一起的,才是痛苦。
曾經的欣怡,在我眼中,是為樂觀又快樂的女生,若不是她說,我也不知道她竟然有這樣悲痛的過去。她告訴我,現在的她不再會輕易討厭一個人,跟弟弟和后媽的關系也不再這般緊張,甚至有時候還會買些東西回去給他們,這樣的生活,像卸下了一個重擔,輕松多了。
她用整個童年,讓她懂得,所謂的討厭別人,實質只不過是讓自己受罪而已。
03
其實,討厭一個人,真的很累很累。
曾經的一位大學舍友,因為她有很多壞習慣,幾次在宿舍里偷東西,而且平常的行為八卦,每逢另外兩位舍友在聊私事,她偏要轉個頭去問“發生什么事了。”有時候冬天不洗澡等等讓我看到很難受的現象。讓我格外討厭她,隨即,一旦她做出令自己討厭的行為,心里便一陣厭惡,導致心情十分不好。
然而又不能當面罵她,只能把這口氣,憋在心里。
如此往來,導致我大多數在宿舍的時間心情都很差。
如今想來,當初的自己是多么的笨。用一堆所謂正義凌然的討厭,去管著和自己并無關系的事情,讓自己過得并不開心。
是的,我們每個人,曾經都有過情敵 ,愛過渣男,遇到過并不討人歡喜的朋友。
但如果時間都用來討厭,那么我們的人生,已不屬于我們了,而是每天都處于壞情緒中,自我抗爭。
04
討厭很常見,即使是一位溫文儒雅的人,知書達理的人,老好人,也會有討厭的人。
在上班搭地鐵時,被插隊了,你會十分討厭那位插隊的人;在睡覺的時候,樓上的孩子在打鬧,無論平時的他多可愛,這一刻你也會十分討厭他……
這時候,蝴蝶效應就應聲而來,可能就因為這某一個時刻的討厭,讓你一天的情緒都由此而低落。
我們阻止不了很多討厭,比如我們也阻止不了許多的喜歡那般,真正能做的,或許是對這份討厭視而不見,或許是化解這份討厭。
改變不了別人,便改變自己。
讓自己忙起來,盡量不去留意那些讓自己討厭的人,盡量少管別人的事情。多專注內心的自己,讓自己變得真正地強大并且成熟起來。
愛與恨都是一樣,都能隨著時間從而變淡。
我們的時間很寶貴,要去愛值得愛的人,要去做值得做得事,去感受世間的歡樂和未知。
愿你能真正地從心里強大起來,有底氣說那句“我真的沒時間,去討厭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