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第二十二卦賁 山火賁 艮上離下
卦象結構:艮上離下
卦名:賁山火賁
賁(bi4),形聲字,從貝,卉聲。本義為裝飾,修飾。引申為顏色斑駁不純,通斑。引申為華美、光彩貌。
《說文解字》:“賁,飾也。”
《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賁然來思。”
《廣雅》:“賁,美也。”
賁(ben1),急走,同奔。虎賁,勇士之稱,古代專指以勇力事王的親衛(wèi)。
賁,文飾包裝之義,但過度的包裝,文過飾非,難行久遠。
卦象結構看,艮上離下,艮止、離麗,麗而止。
艮上離下,山下有火之象,火照明四方。火需附物而燃,物盡火止,即明有所止。象征再華美的修飾包裝,也難以長遠永存。
卦象符合賁的本義。卦名取名為賁,山火賁。
《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儒家對君子的要求,溫文爾雅、文質彬彬。
質樸耿直難免粗野,難登大雅之堂,過度的包裝修飾就像史書,史筆多虛飾。
孔子時代就覺得史書不能盡信,被摻夾個人的觀點,難免偏頗和不實,孔子筆削春秋,把褒貶隱含在字里行間,稱為“微言大義”,這種寫作方法稱“春秋筆法”。
所謂的彬彬就是剛剛好,適中。
中國文化源頭來源于兩性陰陽,兩性關系要長久相處,就在于“適”,適中、適宜。文質彬彬就是既不粗野,也不文飾矯情。
《中庸》:“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由夫婦兩性關系的相處之道,體察人性、人情,進而類萬物之情,到達智周萬物、道濟天下。以同理心、共情心來做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易經.序卦傳》:嗑,合也。物不可以茍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至飾然后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
嗑就是合(嗑,合也),噬嗑卦的“噬”是手段,“合”才是目的,合的根本目的是亨,亨通亨暢才能得利。萬事萬物是以中和,決不可以勉強的茍合(物不可以茍合而已),決不可“己所欲強施于人”。茍合,茍且聚合,即無原則的迎合、附合,不可能亨。
噬嗑卦后面就是“賁”卦。賁,裝飾(賁者,飾也)。文過飾非,經過包裝修飾而得到的亨(至飾然后亨),是難行久遠,總有被拆穿的(則盡矣),賁卦之后就是剝卦,剝就是剝落(剝者,剝也)。
噬嗑卦和賁卦一體相綜的關系,
噬嗑卦是解決紛爭破除障礙的方法,賁卦就是美化紛爭和障礙,把問題掩蓋起來。
噬嗑卦是立法權,“先王以明罰敕法”,法貴在公而明,有據有章法(雷電合而章)。賁卦就是講行政權,“君子以明庶政”,行政重在縱橫調解,稱為文。
噬嗑卦有張嘴吞并之象,象征殖民霸權,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賁卦就是將殖民霸權披上美麗的外衣,包裝成先進文明取代愚昧落后的說辭,社會達爾文理論,就是將貪婪自私的本性裝飾成冠冕堂皇的官樣文章。
賁卦卦辭及彖傳:
賁(bi4),亨。小利有所往。
賁卦,文飾包裝,華美的外表總能吸引人注意,受其迷惑而達到亨的目的。靠這樣的掩蓋問題,包裝出來的亨得利,只能是小利,終非大道(小利有所往)。
《論語》:“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說的就是賁亨,小利有所往。文勝質,君子不為也。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看看彖傳作者怎么來解讀卦象和卦辭的。
卦象陰陽爻位來看,“柔來剛上”說的是以泰卦來看,泰卦的上六下來,九二上去,剛柔交換成賁卦。
《易經.系辭傳》“往來不窮謂之通”通則亨(柔來而文剛,分剛上而文柔,故亨。故小利有攸往。)。柔為小,柔下為小利。
?易經行文中“物相雜為文,剛柔相雜為文,經天緯地為文。”
彖傳“天文也”前好像缺了一句,應該是“剛柔交,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從卦象結構看,艮上離下,文明而止,代表了人文,人以“文”明天下,即明明德,止于至善。人文在于知,知止。
觀乎天文,體察四時變化,時勢變化。觀乎人文,在乎知止,在乎行,知行合一,以文成化天下。
彖傳提到了文明和文化兩個概念。
易經認為“文明”,就是以“人文”明天下,人文在于知,在于知止,知止發(fā)展出中國的禮(禮義)、倫(道德倫理)、序(社會秩序)的社會穩(wěn)定的基礎。
“知止而后定。”禮義之邦就是文明之邦。
現(xiàn)代西方對文明解釋,意為有一定規(guī)模的城市居住人口,由城市中的有知識的精英分子所開創(chuàng)的思想和行為模式。
易經認為的文化,就是以人文化成天下,同樣人文在于知,在于知止,知止發(fā)展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共情心,將人文的思想觀念普天下,達到天下治,“群龍無首,天下治也。”天下大同。“同人也于郊,進而同人于野”。
中國易經思想早就明白,治國平天下,進而達到天下平的大同世界,靠的是以人文化成天下,而非以武力統(tǒng)治天下。
歷代的文人史官對秦始皇和漢武帝的評價都不是很高,盡管還享受著秦皇漢武開疆拓土大一統(tǒng)的紅利。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卦象的自然屬性看,艮上離下,山下有火之象。火光照映下,山勢顯得格外的明亮和秀美,明光裝飾山色,稱為賁。
明增山色,但不能取代山色(把整個山都燒沒了)。君子需依法執(zhí)行行政權(君子以明庶政),不能干預司法權(無敢折獄)。折,有斷之義(折斷),又有翻轉之義(曲折、折返),折獄就是干涉獄事。獄事是噬嗑卦的事,賁卦是講行政權,不能做噬嗑卦的事。
在易經時代的思想里,已經有了行政權不能干涉司法權。
司法權立法是先王做的事(先王以…),行政權是君子做的事(君子以…)。這也是易經行文的規(guī)則,先王是最高等級的決策制定者,君子是執(zhí)行者。
行政權和司法權又是一體相綜的關系(噬嗑卦和賁卦的相綜關系),司法條文靠行政來公示告誡(敕法),行政權力靠司法來賦予(明庶政),同時行政又不能干涉司法(無敢折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