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位同學在微信上給我轉了一篇文章,是鳳姐寫的一篇廣告,我好像也看過,但是當時由于正忙著手頭的工作,就沒有立即回復。(上班忙的時候,沒有時間回信息)
前天下午,我在通訊錄里尋找那個同學的電話號,找了半天,沒找著,就給她發了一條微信,現在依然沒有等到她的回復。
發出去的那天晚上,我就后悔了。因為怕是這樣的情況,所以我幾乎不主動與人聯系。后來越想越想越覺得自己又是何必。
1.
生活的步調有快有慢,在行走的過程中,你們已不再同步
人生中重要的事情就那么幾件,無非是出生、上學、戀愛、結婚、生子。在大學時,我們的步調幾乎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有的人在戀愛,有的人還是單身。
可是畢業之后,有的人走得快,有的人走得慢。比如我的同學,在畢業之后找到一份工作,然后買房、結婚、生孩子。我屬于同齡人中比較晚開竅的人,別人在戀愛時我在迷茫著是否要繼續求學,別人結婚時我在找工作,別人生孩子時我的工作剛穩定,等到一切就緒時我們已經沒有了共同語言。
想想有點兒可悲,可是我們就是這樣漸行漸遠。
人要走的路都是那么幾步,只是有人快,有人慢。
當我想要與她交流戀愛時的種種糗事時,她認為我說的都是她曾經經歷過的,現在看來都是些小兒科;當我想要向她傾訴對工作的種種不滿時,她已經找到了在領導面前表現自己的得力方法;當我開始考慮婚姻,向她咨詢種種問題時,她已經在忙著給孩子換尿布,手機長時間無人接通,因為生活中除了孩子,已經無人再重要。
生命如一條長河,當我還在起始處掙扎時,她已經劃過了一大半。
2.
當現實生活來襲,她才真正意識到誰是她最重要的人
同宿舍的一個女孩,畢業后經過相親,早早結婚。她最早經歷了婆媳關系,種種不適應。婆婆在她剛懷孕時,每天小米粥加青菜的搭配讓她耿耿于懷,每次見面她都要抱怨很多。
婆婆是個虛偽的人,過節時給她錢她不要,最后還是悄悄地從桌子上拿走;婆婆與自己的生活習慣不一樣,一大早起來在客廳叮叮咣咣,吵得人睡不著覺;不想看到婆婆那張臉,對著自己兒子時喜笑顏開,對著媳婦時假笑連連……
對婆婆的不滿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可是當自己需要上班,無人照看兒子,無人做飯時,婆婆的清湯寡水也變成了奢侈;當先前與自己要好的同學都在為自己的未來奔波忙碌,時刻守著自己的婆婆才成為了自己最親密的人;當自己意識到對同學抱怨時的心情再美,生活中還是離不開婆婆時,有一天你終于認清楚生活是需要一步一步腳印走下去的,并不是用來抱怨的。
一起“抱怨”時的美好終抵不過生活中的小小磨難。
3.
同事關系再難搞,他們也是關鍵時刻能幫助你的人
遠親不如近鄰。
你討厭同事在你中午趴在桌子上午睡時看無聊偶像劇;你討厭同事故作聰明地把所有工作都安排出去,自己在那刷手機;你討厭同事會在領導面前裝可憐,說自己工作多、加班多、工資低……
可是當領導當著大家的面把你的方案批得一無是處時,還是她跑過來一個勁地安慰你,而此時你的老同學說了一句“很忙,先掛了啊”就忙活去了;當你大姨媽猝不及防地到達,痛得趴在桌子上直不起腰時,還是你“討厭”的同事給你泡了一杯紅糖水;周末,同事跑到你的出租屋與你一起做午飯,而早年的同學竟然嫌棄你與別人同住在公寓房里,要知道那可是你花了三分之一工資才狠心租下來的。
就連你的生活娛樂也不見了先前同學的蹤影,換來的是同事的一塊吃飯、一塊k歌、一塊逛街。同學已經很少聯系,讓生活添姿加色的是各種各樣的同事。
4.
原來的我們,現在的我們
原來以為我們會永遠不分離,現在卻忙到連電話都不再接。
原來以為我們少了彼此都無法生活,現在卻發現我們已經可有可無。
原來見面可以說一天一夜,現在去家里之前還要先在外面填飽肚子,只是不想給你添麻煩。
原來以指責對方的男朋友幫對方把關為榮,現在說話小心翼翼,總是夸贊對方的男人好,因為知道你們才是最親密的人。
原來會時不時地叫著逛街,有事沒事地見一面,坐半個城市的公交車相約,現在打電話都是“我想問你個問題……”沒什么事我們就不打電話了。
原來的我們在淘寶上買條圍巾都要打電話給對方說半天,現在大衣穿爛了,見面也是輕描淡寫的一句,“這是我去年買的大衣”。
原來的我們以買到便宜貨而引以為傲,現在生怕對方看不起自己,而又不想表現得太過分,只是說話欲言又止。對陌生人可以暢所欲言,對老同學就謹慎再三,生怕提起上學時你在宿舍的邋遢樣。
老同學,我知道我們情誼還在,只是我們越來越少聯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