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看書的朵拉
看完本書,最大感受有種將自己潛在知識顯性化的感覺。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融合,強調以跨越整全局的去看待事物和自我成長的視角,本書從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和成功七個方面來闡述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1.關于時間
提出了5種時間視角,1)積極過去視角 2)消極過去視角 3)享樂主義視角 4)宿命論視角 5)未來視角
每種視角各有優缺點,我們的問題在于過于單一的時間視角去看待事物。
拿我自己舉例,我是一個典型的未來視角的人,由于一直在為未來擔心,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每天都安排的滿滿的,事無巨細都想親力親為,而且又有點完美主義,每天操不完心,幸福感并不強。永遠做不完的未來計劃,少了很多享受當下的閑情逸致。對于我個人來說,要多一點享樂主義的視角,做好時間快與慢的自由切換來提升當下的幸福感。
更好的狀態是能在5種視角中隨意切換。尤其是多用積極過去,享樂主義,未來視角。
本書提出五年計劃的觀點,覺得非常有幫助。雖然自己也經常做計劃,但是缺乏一個中期的目標計劃。就是那種有點挑戰的有實現希望的計劃,以前的計劃要么太過模糊沒有時間維度,要么不夠清晰具體。如果缺失這么一個中期5年計劃,很容易在短期的零碎瑣事中迷失了方向,因為無法判斷哪些是重要不緊急而導致被緊急的事情牽著鼻子走。從而偏離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事業和生活的秘訣就是處理好時間快與慢,深與淺的關系。少看電視娛樂八卦這種被動式消遣,培養業余愛好,多做能觸發心流的事情。
個人心得:1.制定自己以及家庭的5年計劃 ?2.在生活中多采用享樂主義視角 ,嘗試讓生活慢下來。采取的方式包括堅持健身,不要老將時間安排的太滿,留出一點時間來做漫無目的散步,與朋友閑聊發呆等事。以前總覺得這種毫無目的的事情是浪費時間,其實這就是幸福感的來源。
慢下來,享受當下的建議只是針對我這種恨不得一天當成2天過的時間緊迫的強迫癥患者,如果你是拖延癥患者,千萬不要先想著去慢下來,當務之急是對于日常例事必須要加快時間的利用率。這樣才有提高效率。
2.關于選擇
所謂選擇,就是要權衡好本末輕重,清楚自己的人生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為自己設定更高的目標,就會發現更多更好的選擇,做出更加完美的選擇。
過去的經歷、習慣、思維慣性常在我們思考中自動植入“隱性假設”,讓我們意識不到更多的可能選項。
在做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觀性特別強的選擇時,最好是聆聽內心的聲音。
一個不正確的選擇,后續可以通過其他選擇來修正。只要目標明確堅定,潛意識的選擇會帶你走到目的地。
個人心得:很多時候做不出好的選擇,是因為眼光的局限,看不到全局,或者考慮問題的維度比較單一,遺漏很多維度導致不周全。或者自己處于選擇盲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有其他的更好的選擇)從而失去機會,所以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認知范圍和眼光
提到人生的終極目標,我還是模糊的,應該只有少數人會很明確自己內心的渴望是什么。我想大部分的人的理想只剩錢了。因為在這個價值一元化的社會里,除了錢,我們不知道還能追求什么。包括我自己,這真是悲哀。
3.關于行動
即刻行動!一件看上去很難的事,一旦開始做了就簡單了。
列清單把未完成變成已完成。
1)克服“過度準備”慣性,把未完成變成已完成。
2)克服“自我防衛”心理、樂于接受反面意見
3)克服“沉沒成本”固執、有勇氣否定
多線程工作,核心思考區間工作不可中斷。先做核心思考區間工作。
不同的認知類型的工作分層處理。集中處理同質工作,減少轉換損耗。
從理論出發不一定能指導實踐,只有在實踐中通過反思積累的知識才能指導實踐。
行動后要及時反思,并梳理這件事的反應鏈,特別關注其中的意外現象。
個人心得:對于書中描述的過度準備現象比較有體會。很多事情總在等一個萬事具備的最佳時機,結果最終不了了之,因為永遠等不到最佳時機。不管怎么樣,想到就即刻行動,反而很多事情都做成了。
4.關于學習
學習,應該以學習者心中的問題為中心,讓問題引導我們去探索。
問題的提出要基于已有的知識體系,并通過問題將新舊知識串聯起來。
通過深入事物內部的解碼,我們可以發現事物內涵,掌握技法不斷重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掌握了多少知識,并不取決記憶多少知識以及知識關聯,而是取決于能調用多少知識和知識關聯。
求知分為三個層級:信息、知識和技能。技能是學習終點,信息和知識是邁向終點的橋和路。
對一個現實問題的解決,或對一個現實情境的洞察需要同時調用不同知識譜系上的知識
學會有意識的去分析不同領域知識之間的潛在關聯,通過知識遷移、印證、互補,獲得啟發,甚至生成新的思想或發現。
個人心得:這章中關于知識解碼的說明頗有收獲,解碼分三種:1)它說了什么,給了我什么感受 2)它是什么,對我有什么價值 3)它的內部是怎么組成,它的效果是怎么實現 。發現自己大部分都停留在第一層,難怪看了那么多書,進步不大。很多時候都是蜻蜓點水,缺少深度和廣度的結合。學習不只是尋結論還要尋過程,不只要做歸納還要做延伸,不只要去比較相似還要去比較不同。注重知識融合,不同領域不同學科知識之間創造關聯。避免成為鐵錘人。
學習方法也很重要。要有結果導向,帶著問題去學。
5.關于思維
大腦需要“斷舍離”的簡化,才能更清晰的思考。簡化思維意味著要簡化輸入信息也要簡化輸出信息。要過濾掉沒有價值的信息,精選可信賴的信息源,不追逐當下流行或過熱信息,重事實,輕評論和觀點。定期閉關,屏蔽外界紛擾。
讓潛意識為你工作,盡可能搜集原始資料,重復咀嚼原始資料,構思初始創意,中止有意識思考,啟動潛意識思考,隨時準備迎接靈光乍現時刻,加以改造完善。
善于利用圖像思維
盡可能周密思考,善于利用矩陣表格以及窮盡清單方法輔助思考。
個人心得:將部分隱性的方法顯性了。之前沒意識到自己有利用這些方法,突然意識到了,消除了一點認知盲區:)善于利用潛意識、圖像,表格清單來輔助思維get
關于斷舍離,看過一本日本人寫的《off學》還有叔本華《人生智慧》里面有很好的詮釋,人精力有限,所以要把一些例行事物簡單化,公式化,不去占用大腦內存。這點我也在逐步嘗試,讓自己從瑣碎的家庭事務中脫離出來。例如家庭購物清單,一旦某物認定OK,以后就固定時間采購,不需要再去花精力選擇。很多名人都是這樣處理,例如喬布斯,長年穿同一件衣服不是因為只有一件,而是都是只穿同款。省去搭配選擇的精力。
關于潛意識還有更多利用的空間,可以通過培養習慣的方法把公式化的事情交給潛意識去后臺處理。
6.關于努力
努力本身是一種才能,努力需要有效的策略。
沒有突出長板最危險,專注發展自己的優勢。
把時間主要投放在一個領域里,以盡量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培養出非常高的才能。
不必凡事追求完美,但也不能做“差不多”先生。
為學習增加難度,構建個人挑戰階梯
個人心得:知識又刷新了,一直以為努力是一種態度,沒想到是一種才能。木桶理論說的是團隊,并不適用個體。
主流的價值觀努力的潛臺詞就是笨,笨的人才需要努力,聰明的人就應該毫不費力。這是種很不好的誤導!在小孩子的教育上特別特別要鼓勵努力,稱贊努力而不是聰明。
很多主流的價值觀帶給我們很大的誤導,我們的教育一直強調標準答案,灌輸少數服從多數這種,是為了便于管理。作為個體,想要成為厲害的人,必須要學會質疑,根據金字塔原理其實真相是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里。
別人說什么就信什么,挺傻的。
7.關于成功
不要為了追求社會認同而做事
做主動探索者,敢于突破局限,敢于試錯,形成自己的優勢甚至是獨特的知識資產。
不只在理想化的情景下去思考問題,而且要把磨練理論融匯于現實、考量現實復雜情形的本事。
在理論和實踐中構筑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體系,逐漸打磨出自己獨一無二的智識。
根據內心需要而不是外界的認同,做出獨立選擇。
質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論,不盲從任何人。思考最不可能的事,為其發展出可能。保留和發展自己的愛好,發展成競爭力。為小事物狂熱,并在小事物中發現大世界。讓思想和行動互相激發。
個人心得:只講了如何更容易獲得成功。沒有說明什么是成功。成功的定義更值得思考。以前覺得成功的衡量標準就是金錢。現在覺得對于個體而言,幸福干才是衡量個人成功的標準。
最后,要有信念,你想成為怎么樣的人,信念越具體越堅定,實現的概率也越大。-宇宙吸引力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