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你為什么拖拉,你人不壞,不懶,也并非無能,你也是個堂堂正正的人。一旦你弄清楚自己正在對自己做些什么,就可以行動起來。
2003.05.31,我在佛山圖書城買了一本《不再拖拉》的書,這本書買回來之后就一直書柜里躺著。買的時候好像很有用的,但是買回來就覺得不實用,沒效果,就沒再碰,居然還能找到。
買了書不看,這也是一種拖延。就算現在書找出來了,我也還是沒去看。
為什么會這樣呢?以下四點原因,正好契合了DISC行為風格:
1. 只是一時興起,頭腦發熱。〖 I 〗
看著新鮮或者突發奇想想了解,過后就忘記了。像這種類型的拖延,其實不需要放心里,可以忽略。
2. 還沒開始就被自己的恐懼嚇趴,都是你的思想在作怪。〖 S 〗
會各種想有多難,有多復雜,有多么不能,懷疑自己的能力,總是不相信自己。我們往往是被自己嚇到拖延的,但其實當你真的去做了,那些臆想出來的都不會是事實,你會發現容易得多得多。對于這種拖延,想到就做,做了再修正,先開始,才知道有沒有可能。
3. 目標不明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想要的太多。〖 D 〗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會遲遲不行動,因為不知道從何做起,想要太多就會得不償失,什么都想要,最終搞得自己精疲力竭,沒法繼續。這里你需要去清晰自己的目標和目的,而不是怪自己拖延。
4. ?沒有足夠的證據,資料數據支持你的想法。〖C 〗
就好像我買這本書,我以為我有拖延癥,因為做事總是慢半拍,行動力不足。后來我學習性格分析,了解自己的行為風格就是被動的,行動力不足的,并且會反應很慢,但這跟拖延癥沒關系,而是我比其他人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數據、信息支持我去深入思考,去分析,如果資料不全,信息不足,或者時間太趕,我就會寧愿放棄繼續,或者我如果知道那不符合我需求的,我也會決定放棄,哪怕是進行了一半。我做決定是謹慎的,需要證據支持的,沒有把握的事不會做決定,追求完美。當我知道我的不足,我就會盡量去收集足夠多的相關資料,預留足夠的時間,而不會臨時抱佛腳,打沒把握的仗,壓力狀態下,也不會隨意做決定。更了解自我行為風格,就能揚長避短,快速行動起來。
最后或許
你就是懶,別找借口了。
馬上行動起來,邊做邊修正。〖 D 〗
克服拖延癥
首先通過"I"去激起我們的興趣;
其次需要更多的D去馬上行動;
繼而用更多的C去分析,謹慎嚴行,自律持續;
最后用S去有耐心的控制好自己和支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