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密度復利效應:這是今天問答中最震撼自己的一個概念。
我對時間密度的理解:單位時間內所做的事情。比如每天都是24小時,雖然我們每個人度過的時間絕對長度是相同的,可做的事情數量絕對不同,例如有人一天完成別人一周的工作量。
如果把這個概念應用到學習上,根據笑來老師七年就是一輩子的概念。掌握一項技能需要七年的時間,比如某個能力強的人,把掌握這項技能的時間縮短到六年;相對于別人來說,在七輩子時間內這個人就能比別人多活一輩子。從另一個角度看豈不是延長了壽命?這僅僅是數據的簡單加減,如果再加上其他因素:
1、學習策略
倘若這個人在學習上懂得一些策略,那么掌握一項技能的時間會更短,隨著時間延長,他掌握的每項技能又會為它掌握另一項技能縮短幾何級量級時間。
2、思維復利
這是笑來老師提出另一個概念。把金錢復利中的“金錢”換成“思維”同樣成立。成甲老師寫過:
他們(指精英)會問現象背后的原因,甚至繞到問題背后洞悉答案。
這種獨特的認知方式我認為就是思維模式。我們大部分人只是簡單的線性思考即淺層思考,在這種能力下用七年掌握一項技能。而精英們會用他們獨特的認知去分析事物(獨立思考),得到特立獨行且正確的結果,最終又在思維能力上甩出我們普通人幾年……翻譯一下是:他們比我們更長壽。
3、多維度發展
根據成甲老師區分入門精英與高級精英的標準:我真正敬佩的精英,不僅僅對問題有獨到的見解,他還能夠把A領域的問題,放在更大的系統視角下,用B、C、D領域的觀點、方法、原理進行探討,得出看似簡單卻極具啟發性的假設。
這一點與笑來老師的多維度發展不謀而合,我們學習的任何一項技能都會是使我們綜合能力以幾何級數量提升。假如,經過一輩子某個人成為A領域頂級人物,如果他再去學B領域的內容時,A領域的內容又會縮短他學會掌握B領域的時間。
精英比自己的壽命要長,高級精英們的壽命更長,質量還要高很多,有什么不理由不提升自己呢?
最終,如果咸魚想要翻身,最需要從思維能力上積累復利效應,最終在學習新事物時,用自己獨特的認知縮短學習時間,進一步再縮短其他領域的學習時長,最終實現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