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做個快樂的凡人。
這世上,天才凜然,庸人常喜;天才閉塞,庸人通達;天才創造,庸人覆滅。只是分崩離析之間,倘真放在同一場合較量,庸人自可長勝。
天才常常靈魂身處高處而不自知,尚以為和常人無異。只是以言語切磋幾回,便覺層次不同索然無味,話語拉家常還尚可接續,要想再往上攀附便不可得,這也是才人通常惺惺相惜的緣由。天才一稱對外人來說可能是稱頌,在我看來卻是一種隔絕,就這樣赤裸裸地將他們與人世間劃清界限,無逆轉可言。他們在別人眼中是神,沒有常人的喜怒,看似很完美,實則是踐踏。天才被人艷羨,卻被自己唾棄。古今多少才人陰陰郁郁,以死明志,著實是無法得到世間庸人凡情所致。
庸人偶有沉淪,偶有詩意,自己建構一個小世界,然后安逸地棲居。他們從來不管世界以前是什么樣子,對未來也很淡漠,只追逐眼前的享受,于是只爭朝夕。他們被人間七情六欲所困,并沉浸其中無法自拔,在情感的波動中度過日月輪回。暫時的歡愉讓庸人忘我,飄飄乎其神不知所往;一時的困境卻又另他們似大難臨頭,立時情緒被陰霾所遮蓋。他們感受著人間的冷暖,沉郁抑或熱烈,光景就這般來回往復。
天才最難為,而又難以自我享用。天才的創造常常與傾覆性的毀滅同時吊詭存在,他們追求著美而永恒的東西,卻又往往求之不得,精神性的毀滅這時便催生了靈魂上的創造。例如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維特,又何嘗不是現實中求美不得的自己。只是,那種悵然若失的感情雖然因此而有所依托,但終究得不到應得的慰籍。也不知,對天才來說,后世的聲與名,到底是種釋放還是種枷鎖?
庸人最容易活得世俗,與純粹擦肩而過。人生而在世,從剛開始的無暇慢慢地被沾染成滿目滄桑,其中經歷了多少年輪的浸染。庸人的首義就是活著,因此只能被囿于柴米油鹽,從此便有一身煙火氣,再洗刷不凈。于是摸爬滾打,在逐利場上戰斗了一輪又一輪,雖說終將敗陣,但還是不負少年狂,悠然自立。
天才難有,庸人可得,我們都不過平平之人,想試著成為天才,卻終難逃離人間。俗世的煙火氣息真濃,讓人不忍離去,高處不勝寒,再往上走,又將是哪一番清冷寂寞天?有時會想,那些已逝者曾經的遁世,是否是因沒有得到人間溫情所致?畢竟那樣一番有情有義的天地,著實叫人生生流連。但身為庸人,又將以什么樣的姿態獨立,在相似的天地里,擁有另一種別致的嫵媚風流。
天才與庸人終究難舍難分,或許兩者通達,互為裨益。若是天才,要學會試著融入人間煙火;若為庸才,也要學會超脫凡品,方顯清凈。
很不幸,我們都不是天才。又很幸運,我們都不過平平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