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重提 4 】一間教室有多大
文/塵一粒
【按語】感謝生命中的相遇!我和我的教室被額外的“恩寵”著,送給所有溫暖過此間教室的人兒。
近日來,腦子里一直在問自己“一間教室有多大?”是僅僅那方方正正的幾十個平方嗎,還是像兒童文學作家童喜喜老師所說的“天地一教室”呢?我回憶著自己教室里的點點滴滴。
二0一四年九月秋季的那個學期,也是我上班的第一個學期,一間教室只是一間方方正正的那幾十個平方。教室,只有我,只有孩子,家長也沒有參與,只是學期末參加了一次家長會。教室,就那么大,在河畔。
二0一五年三四月,我跟著種子老師們學習。了解了一本本繪本故事,看到了圖畫書的力量。一顆心,就再也按耐不住了。盡管學校不支持買書,家長不愿意掏錢買書,可我自己又偏偏想給孩子們看書。在這種想為而不能為之的情況下,苦苦折磨自己兩個多星期,我在群里發了一張求助帖。這是我發的第一張求助帖,也是唯一一張求助帖,也就是這個試試看的帖子,豐富了教室里孩子們的營養。從河南的翟老師開始,教室里的孩子們開始有書可讀。到福建的張老師,到北京的汪老師,到河北的王老師,到上海新教育基金會,還有內蒙的吳老師,我們的圖書資源越加豐富。無論是與北京小蜜蜂的書信交往,還是與福建小筍芽的往來,一間村小的教室在孩子們的視角里了解了首都北京,品嘗到福建的特產。在書籍滋養中,在外界交流中,孩子們的生命愈加的充盈。
我永遠難以忘記,我那次召開家長會的情形。全班家長只來了六位,班級的數學任課教師也對我說“擱農村開家長會,你開不起來!”從此我再召開家長會他也不露面了。這句話,他當時真的說的真對了。但我沒有從此不開家長會,而是硬著頭皮堅持做下來。我不斷的告訴自己“開家長會,一定要有料。”我不管家長來不來,我只是去做,并努力做好。我管不了家長的腿,但我可以管我自己所要做的事,以及自己做事的品質。就這樣,家長會參與的家長漸漸多了,以至于如今的無人缺席,有事主動跟我打招呼。自從建了小螞蟻家長群之后,我常常在群里給家長們寫信。前幾天,班級里要為孩子們的新年做點準備。我在家長群說了一下,家長們紛紛響應,積極參與進來。無論是在家陪伴孩子的家長,還是分布在寧波、上海和山西的家長,我們在一起為孩子們的新年而積極籌備著。在家務農的爺爺奶奶也罷,在外務工的爸爸媽媽也罷,我們的心都在為這間教室奉獻、為這間教室牽掛。
沒有教師的成長,就沒有學生的成長。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僅憑一腔熱情是做不好事的,唯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品質。在互聯網+的時代,從二0一五年三四月開始,我就積極的參與網絡學習。無論是在各種研修群觀看課例,還是跟著老師們啃讀經典,或者是自己看些閑書,都希望不斷地提高自己。在村小的一根網線里,我觀看全國各地名師的課例。在村小的一根網線里,我不斷纏著東北師范大學的孫教授指點課堂。在村小的一根網線里,我向福建的張老師和河北的王老師,一次又一次的請教。
此外,我還自己跑到村衛生所請醫生為我們講傳染病的預防。如果可以的話,等孩子們再大點,上到四五年級的時候,我可以把姐姐拉到教室里來,給孩子們講講生理知識及其衛生。這學期以來,我們讀完了謝爾的詩作,從上周起開始跟著教我普通話的蔡老師學習朗誦。我也答應老師,會帶著教室里的孩子們堅持朗誦下去,同時把老師的美好傳遞給更多的人。
一間佇立在鄉村河畔的教室有多大?也就只有那么大,方方正正幾十平米吧。也就只有那么大,天地之間處處有牽掛。
寫于2016年12月11日 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