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小寬? (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當我們談論心理咨詢的時候,我們了解它嗎?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所理解的心理咨詢。
寫了一些關于自我成長、自我覺察、看到關于我們的真相的文章。
我能感受到,大家的脈搏里其實跳動著一樣的渴望——當我們感到迷茫、痛苦、困頓的時候,或者自己的人生走進了一個特別的階段,讓我們必須要停下來思考的那種時刻。我們會主動或者被動地開始意識到一個個問題,
我是誰?
為什么我的生活是這樣?
為什么我會在這件事(這個人)身上經歷如此難以承受的挫敗、創傷?
痛苦和挫折往往使人沉入深刻的思索。
我們開始對自己的人生提出問題,并試圖回答。
“我有童年創傷嗎?”
“我和我的原生家庭之間是怎樣的故事?”
“這個故事究竟怎樣在我身上不斷產生作用?”
“我總是遇到一個讓我受傷的人,背后有什么關于我潛意識的原因嗎?”
“我的性格的這些缺陷我在有生之年能夠克服嗎?人格能改變嗎?”
“我的價值何在?為什么我總是找不到自己的價值?”
“什么叫做愛自己?什么是自己的真相?覺察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當我所說的這個對自己提出問題的時刻來臨時,
盡管我知道它可能是因為強烈的痛苦或者挫敗而引發的,但是我還是要祝賀你,
你終于來到了這里,試圖尋找關于自己的答案。
心理咨詢,是建立一種關系,讓你在這個關系里,在另外一個人(你選擇的咨詢師)的陪伴下,你去尋找自己的答案,看到更多自己的真相、處理自己掩埋的創傷、獲得人格的整合以及成長的過程。
是的,一個好的心理咨詢的關系,它對你會很有幫助。
1心理咨詢就是聊天?
不是聊天,
是建立一種“真實的你”能被看見的關系
很多人誤以為,心理咨詢就是找一個人聊天,就相當于朋友間的聊天,不同的只是,這個人你和她不熟,而且她是收了錢才和你聊。另外她懂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僅此而已。
NO!
心理咨詢的重點,
不是聊天,而是關系。
你付錢,
心理咨詢師和你有五十分鐘的時間,
按勞取酬。
在這個規范設置的五十分鐘一對一關系里,雙方都不需要有負擔和顧慮,你付了錢你不需要顧慮說什么會得罪她,或者考慮她的感受,而她收了錢就要在這個五十分鐘里,專心地面對你。
當然還有保密原則等等心理行業的規范,
有了以上規范設置的前提,
一個沒有顧慮和負擔的關系就建立了。
你可以在五十分鐘里說你想說的任何話,
咨詢師就像是一面鏡子,
坐在你的對面,注視你、接納你,
幫助你去覺察你的感受。
你不用擔心她突然消失,
如果你預約好,
下周她還會準時出現在你面前。
這個關系里最特別的地方就是,
你只有在不需要考慮到對方的時候,
你才有可能允許那個真實的自己出來。
而心理咨詢這種關系,就是一種你不需要考慮到對方、你沒有心理負擔的關系。
這是你接觸真實的自我的最佳機會。
或許你聽說過“假性自我”這個詞。
為了生存,為了迎合他人,
我們在很小的時候,
在母嬰關系有了挫折帶給我們生存的本能恐懼時,
我們就會用假性自我來面對他人。
除非有完全的接納,我們和任何別人相處,要得到我們要的,我們都會有心理負擔。
童年創傷比較強烈的人,假性自我在自己的生命里出演著永遠的幕前角色。
或許你還聽說過心理的防御體系,
為了讓自己感覺好一點,保持心理平衡,
我們會不斷使用各種防御體系來加工我們所有的感受。
無論是創傷導致的假性自我,還是為了讓自己感覺好受而經常用到的各種心理防御,負面的效果是,漸漸地我們活著活著就會把真正的自我埋得很深。
這是迫于生存的需要。
也是人的心理活動必然的過程。
但當你到了人生某個時刻,你需要找到那個真正的自我,從那個自我中獲得力量。
你需要讓那個真正的自我得到成長。
雖然或許是因為強烈的創傷,
但就像那句話,
如果上帝在你面前關上了門,
他一定會為你開一扇窗。
或者中國文化里的,
禍福相倚陰陽之道——這個時刻我覺得是你的幸運時刻,因為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過這樣的意識浮現出來的時刻。
這就好像你突然間知道了其實世界可能是另外一個你從來沒有好好感覺過的樣子。
當你有了這個意識,
并且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你會擁有和過去完全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所有走完這條路的人,
才是人生真正的成功者。
在這個時刻,你會很強烈地覺得,你想卸下一切偽裝和防衛,從那個你一直扮演的角色里面徹底出來,好像全世界只有你一人那樣,你想看看自己究竟是誰?
你想聽到自己發出真實的聲音,
只有這種真實的樣子和聲音,
對你才有意義。
而在心理咨詢的關系里,咨詢師就是那面鏡子,讓你看見自己真實的樣子,她就是可以反射聲音的回音壁,讓你能夠清晰地聽到內心的聲音。
2心理咨詢幫助你深入到你的深處
在沒有負擔的關系里,
我才有勇氣去“暴露”自己
很多時候當我們顧慮著朋友或者親人的反應和看法,或者他們的心情,或者他們會不會不再喜歡我,我們無法在聊天中完全打開自己,赤裸相對。
這種聊天和溝通不是沒有作用。
但是你還是難以做到釋放完全的自己,
如果覺得不夠安全,
害怕不好的結果,
你不會向更深處去挖掘自己的潛意識,
不會釋放壓抑多時的感受。
因為你的潛意識會害怕,它不被接納。
時間長了,
你的情緒會承受巨大的壓力,
就需要釋放。
我們需要一種完全接納的關系,在這個關系里,我沒有任何負擔和畏懼,那么我才能深入去探索有關自己的真相。
你越覺得安全,就能沉入越深,
就越能感受到你最真實的那部分,
無論它多么欠缺、幼小、無力,
它還是會在你心靈深處不斷發出吶喊。
當你去到足夠深,找到它,
給予那個真實自我以關注和接納,
停頓的真實自我的成長就會繼續。
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我們尋找的答案在內心,而不是在外界的意思。
真實自我蘊含的能量,
足夠你去解決你生命中的問題。
但是找到它,把壓抑的黑暗能量,轉換成光明,這是非常困難的。
可以說,每個人出生的時候,母親的全然接納和注視,就是我們真實自我人格成長的黃金階段,
所以在很多心理學學派看來,人格的成長三歲前已經完成。
甚至有的研究者已經將這個時間提前到0-6個月。
但是如果一個人已經成年,那么他就只能帶著他三歲前就已經形成的人格,就帶著這樣的上限去生活了嗎?
人格可以整合重塑。但是它一定要你深入到自己的深處才能完成。
怎樣可以深入到深處?
我們不是天生的就會自我覺察。
相反,這種覺察很多時候簡直就像是人生中的神來之筆。
或許在一個強烈外因下,沖擊下,
突然你就體會到了“覺察”是什么。
很多心理學公號的文章,都提到過“覺察”這個詞。
這個詞,也是基于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格式塔心理療法的關鍵詞匯。
格式塔心理療法,強調咨詢師和來訪者建立一種全然接納的關系
就像是母嬰關系中的“接納”,
在這個關系里,
去覺察來訪者呈現出來的所有感覺,
更重要的是,
引導來訪者學會一種無論何時都關注自己的感受的覺察方法。
通過這種方法,通過一段時間,
在咨詢中不斷地體驗,
來訪者就可以漸漸真切感受到,
關注自己此時此刻的感受,
讓真實的自己的本能的感受流動出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盡管,在生活中,我們有時好像被什么撞擊了一下,在一些事情發生時,好像被觸發了,我們突然就會有那種“天哪!我感受到了這才是真實的自我!”
那種神奇的體驗。
我收到過一些讀者的留言,說看著文章,或者一本書時,或者坐在公交車上聽著一首歌,突然就有那種強烈的感受到自己的體驗,眼淚噴涌而出。
但是,如果藉由這個契機讓自己去循序漸進地剝開很多我們自己設置的思維障礙,突破阻抗,找到深處的自己,心理咨詢這種安全接納的關系,加上咨詢師一定的專業方法,可以幫助你。
如果咨詢師足夠好(人格和技術),是一面好的鏡子,
而來訪者自己有意愿,
并且很努力,
那么認識自我的這個過程,
會變得快很多。
就我個人的體驗,當我覺察到自己更多一點,就會擁有比以前多很多的力量。
我看待世界和他人的方式,也會去到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層面。
那是不一樣的一種生命體驗。
真相是具有力量的。
無論是我們自己的,
還是他人的。
心理咨詢,
是探究這種真相、看見自己、看見你心里重要的他人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這當然不是心理咨詢全部的意義,但是是我最喜歡的其中一種意義。
格式塔心理療法是很多心理學研究中的一種療法。
我只是想舉例說明。
靠自己可以找真相,也可以治愈。
但是很有難度。
有人可以,
但也有人,靠自己會非常困難。
畢竟那些在我們人格里的東西,
是對我們發揮著作用的,
每一個人看見自己和他人的能力都不同,
而當我們尋找真實自己的時候,
我們還要和潛意識人格里那股禁錮真實自我的力量去抗爭。
這是一個不可言說,但確實存在的過程。
3親密關系和心理咨詢哪一種更能讓我成長?
成長是你來主導而不是別人
親密關系,
是我們活著的必須內容。
每一個人都離不開親密關系。
但它能不能帶來最終的療愈,
讓我們找到真實的自己,
變得更強大?
不一定。
很多人在親密關系中受傷,
偽裝,想要繼續抓住卻越來越累,
最后感覺自己都不像自己了。
或者開始討厭自己的樣子,
覺得不對勁。
以為他的一切都已經是別人在主導。
這不但無法帶來成長,
還會有一種自我不被接納的痛苦。
這就是親密關系讓我們又愛又痛的地方。
有人試過,
在一個自己完全信任的關系里,
去打開自己。
這是我們的本能想要讓那個真實的自我出來的愿望。
每一人都有,或許。
但是很多人,因此而身受重傷。
因為當你打開自己完全不設防,
你期待的是對方的全然接受,
就像嬰兒對媽媽的期待,
希望媽媽無微不至一樣。
因為我們內心深處知道,
如果有這種全然接受的關系的養分,
我們的真實自我就可以因為得到愛而成長。
但是,我想問,
誰能以神圣之愛,
以神的面目而不是人的面目來對待你的全部?
你的媽媽都沒有做到,
你的愛人能做到嗎?
期待本身就注定了答案。
全然之愛,
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愛。
真實自我,
在我們做好了接納自己的準備時,
會出現在我們自己面前。
親密關系會釋放出你最真實的自己,
那個最真實的你,
期待自己在關系中被愛,
但是會有風險。
因為你面對的是一個你特別在乎,舉手投足都可能影響你的人,而這個人對你同樣有期待。
無論是愛人還是最好的朋友,
親密關系,
是一種會帶來強烈的療愈讓你以為去到了幸福的彼岸,也可能會在一瞬間將你帶入地獄,讓你對全部的自己都產生否定的關系。
我們最終還是要自己來完成成長的功課。
心理咨詢,
其實就是你自己來完成這個尋找自我、成長自我的功課的過程.
咨詢師是完成這個功課的一種設置。
而主導者是你,
通過自己完成這個功課的獎品是豐厚的。
超乎你的想象。
這是你可以不依賴他人,做出的關于人生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