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曾經很愛寫東西的我,從什么時候開始寫不出東西。
今天看了一本書《我只想和你好好說說話》,一個文青的女孩子,跟我們很多很多人一樣普通又有點不一樣的女孩子寫的書,她教會了我一個東西叫做“自我”。恰好刷到好閨蜜的微博,覺得嗯,她就是一個很有自我的人,這么多年有那么多優秀的男孩子環繞,都可以不要男朋友,沉浸在自己的研究生專著閱讀中,從作者的專業解讀到豆瓣大神的見解,樂此不疲,每天都忙碌不已。
而我這兩天,反反復復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前男友的聯系方式從黑名單中拉出來,默默期待他會發現然后找我。剛剛寫下這一句,我意識到自己的愚蠢了,再一次拉入了黑名單,明明是受不了這種越來越將就,越來越失去自我的感情中逃離,但是卻總是容易懷念起一些溫柔的東西,想想那種溫柔真的是人成長最大的陷阱。作為一個女孩子真難,千辛萬苦離開家鄉,因為愛情就忘記奮斗忽略掉艱難,真的是最愚蠢的故事了。最最開始的自己也是一個可以一個人蹦蹦噠噠逛完整個北京的人啊。
曾經的同學分享了自己去海邊露營的旅游日記,文章里的詩,和朋友們熱熱鬧鬧聊天的生活簡直不能更幸福。碰巧聽完了一個商科就業講座,對比同學熱氣騰騰的日子,我實在是太喜歡“熱氣騰騰”四個字了,我想我的生活已經太久甚至從來都沒出現過那種熱氣騰騰和朋友在一起的感覺,畢業旅行也是,甚至班級畢業都是跟男朋友膩在一起,那種擼著串喝著酒看著星星熱氣騰騰聊天的日子太少太少了。有陪伴,可以唧唧喳喳說個不停地生活,而不是顧影自憐喝酒的日子,后者也有另一種美感,也許是孤獨和寂寞到了一個頂峰,覺得自己我好想有個不是男朋友的人可以熱氣騰騰地跟我吃火鍋毫無形象地聊得超級開心。想到剛剛大一的時候和剛剛說到的閨蜜,去天安門看升旗,凍得要死,但是我什么都不記得了,閨蜜認真地說第二天我們是如何在KFC補覺,如何傻乎乎坐著那時候還是2元錢的地鐵一趟又一趟,離開北京蠻久的我就開始懷念那樣的日子。
處在就業的最后一段日程,研究生的生活極其枯燥無聊加上異地的辛酸,在各種壓力的逼仄下逐漸失去了自我,在一座很有歷史的城市我卻連校門都懶得出去,那些藏在城市角落的美好都好像被我弄丟了。
到底是忙碌到沒有生活的開始去為后面掙一份生活,還是一開始就開開心心哪怕少買一點,但是相信自己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呢。我不知道該如何去忍受所謂的清貧,但是好像明明也一直忍受了,其實內心的聲音還是有點明顯的,就是去做個自己喜歡的哪怕少買點的職業。可是又總是覺得自己在選擇一條更加輕松的路,所以是不是傷害未來自己的可能性。因為我并不知道我所謂有趣的職業是否真的會有趣,而且也有太多人從金融的路上用很多錢后來跨界到互聯網做了很多新的玩法。這個世界仿佛從未有坦途,也許真正的問題是我到底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而且我所謂的輕松又是否是真的輕松呢。
失戀像是另一個挑戰,那本《我只想和你說說話》,嗯我是很久很久沒有看這種文藝女青年的文章了,但是那樣的文章又放佛真實的擺在你的面前。作者劈頭蓋臉地說:沒有任何一條路能保證讓人一直快樂下去,婚姻不能,愛情也不能。幸福是自己的事,做出的選擇要有勇氣去承擔后果。過去選擇用經營自我的假象而把生活強加于男友去實現的日子,現實終于告訴我,幸福真的只有在自己手上,可惜依然沒有人告訴我如何在戀愛后依然保持自我,盡管我已經為了保持自我而將我們的距離變成了1800公里,從而變成了最大的笑話。生活總歸是在笑話過去的愚蠢中繼續的,我想慢慢地我會知道什么是對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