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象過自己的未來?
我想大多數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在小學,老師就曾問過我們長大了想做些什么。當然,小學生所給出的答案,大多不是自己想象出來的,而更像是老師或者家長給灌輸的。
你最近一次想象未來是什么時候?
似乎隨著年齡的增長,想象也變成一件越來越奢侈的事情。很多人沒有精力去想象,甚至更可悲的是,有人已經完全喪失了想象的能力。不由得想起《小王子》里吞大象的蟒蛇,說的無非就是這類人。不要被這類人迷惑,他們為了掩蓋自己無法想象這一事實,往往會把想象描述成幼稚的行為。
回頭看走過的這幾年,感覺真的好懸。可以說自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就一直沒有在考慮過未來。校園到職場的轉變,繁重的工作讓所有的閑暇時間都不忍心被用在休息之外的事情上。我大概是屬于第一類的,沒有精力想象的人。
終于在大約半年前,不經意的憧憬了一下未來,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是因為未來太差嗎?不能這么說。因為按照當時的情況,在不發生悲劇性意外的前提下,應該說我的人生前景還算光明。那么之所以出冷汗,原因很簡單,我確確實實的看到了今后十年。是不是聽起來有點危言慫聽?當然,我不是在寫科幻作品。我想表達的是,在半年前的那一刻,我的人生軌跡是那樣的清晰明了,以至于讓人恐慌。仿佛行將就木,生命將不再有起落。
未來最大的魅力,大概就在于其不可知。
曾經看過尼古拉斯凱奇的一部電影,叫《預見未來》。內容大概是講擁有預見未來的能力的男主(凱奇),在機緣巧合之下解救女友,幫助FBI解除恐怖威脅。當然,所謂的預見未來僅僅是能夠看到兩分鐘之后的事情。雖說故事本身比較老套,但其中對人類在面對未來時的思考,還是有些新意的。
其實或多或少,我們都曾渴望過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至少我是如此。因此人們創造出了預測學、統計學等等。像電影中的有如神受一般的能力自然是尚不存在的,那么用現有學科進行的預測,是否可行呢?
“如果人是有理性的動物,那么理性會引導他們從過去整理出可以預測的形態,并且有所應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盧卡斯
這段話所要表述的意思是:人類可以通過對過去發生的事分析,預測出未來,而當人類預測出未來,又會對其提前做出反應,從而進一步影響未來。總而言之,對未來的預測本身就是矛盾的。需要說明的是,盧卡斯憑借這一理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討論了這么多未來不可預測的事,似乎和文章開頭講的內容有些偏離了。大概是因為心境不同,所考慮的事情也必然不一樣。但歸結起來看,既然未來無法預測,那不妨大膽的做出選擇。有時會對過去的某個時間點悔恨,也常常慶幸曾經的一些決定。但不要忘記,那都只是人生無數次分岔路口中的一個,你永遠也無法知道,另一條路會將你帶到何方。
對未來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獻給現在。——加繆
很慶幸我依然擁有著想象的能力,只是單單想象是不夠的。人往往都是不知足的,而且盲目樂觀,所以想象中的未來,大都比現在的正在前行的自己所能到達的那個目的地更加美好。可我的想象是那么動人,讓我怎么舍得不向之奔跑。這種結局與目標之前的差距,大概只有按著加繆的這句話,才能使其縮小。
偶爾也會迷茫,有朋友告訴我,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不再迷茫,那說明你成功了,起碼正在過著令自己滿意的生活。寫在這里,共勉。
最后,用一句我喜愛的小說中的話結尾:
“未來的不可知,是我們前進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