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運將29億次的人類大遷徙,相當于把地球上一半的人口運送一次,春運的總里程可以從地球到火星,締造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類遷徙,難怪老外又一次被震撼了!
有人說理解了春節的傳統文化,也就理解了中國人。確實,“過年”就好比老祖宗寫進咱中國人血液里的程序代碼,時間一到,不用開關,自行啟動!
淡素,春運真心太可怕了,不經歷一次,你都感覺不到計劃生育有多重要。回一趟家真是太難了,路途遠的或偏遠的,提前一個月就開始各種刷票!就算買上票了,路途也是各種艱辛,:過年回家沒買到座票,買了一個小馬扎,結果舉了一路;也有站了十幾個小時,腳站腫了;車上人多,上廁所翻山越嶺都不一定過得去,只能如嬰兒般帶上尿不濕……
近幾年,隨著網絡和各種平臺的發展,相比于過年回家買不到車票的窘境,近幾年回家又多了一個選擇,跨城拼車成為繼火車、汽車、飛機之外的另一種新興回家方式。我這里說的順風車是類似于“黑車”,不是打車軟件上的順風車,即車主用自己的私家車順路搭載陌生乘客并收取一定的費用,如果每輛回家的車上都帶上一兩個順風乘客,人們不再為回不了家而苦惱,車主也可以分擔一下油費、過路費等成本費用。可是春節搭乘順風車和拼車回家多為長途出行,有些人肯定心存疑慮,這樣組織陌生人進行臨時性的拼車,靠譜嗎?
拼車這種新模式,搭車的害怕車主不靠譜,車主擔心搭車的不靠譜,畢竟兩種都有過出意外的先例。除去這種人為的主動意外,還有的風險就是行車途中的意外事故,這種責任如何來界定?此外,單身乘客、尤其是單身女乘客的安全也很受關注!
之前我在上班的城市也有過短途的拼車,可能是因為路途近,從未有過擔心。今年春節回家我也在QQ群里拼了輛順風車,陰歷29晚上21點從北京出發,到家得凌晨1點左右了,因時間晚,親戚朋友是各種擔心:朋友囑咐上車前拍下車牌號發給她,二姨和姨夫更是擔心的不要不要的,執意要送到跟拼車司機匯合的地方,看看司機的樣子(嘎嘎,感覺像相親),還好,我機智的“拷問”了一下車主,感覺把司機的家族史都快查遍了(這車主真心好脾氣),最后知道了,他姥姥是我們村的,然后二姨又打電話跟遠在老家的我娘確認(二姨離家時間久了,有些鄉鄰不認識)真假,還真認識,這下心落肚里了,最重要的是這車主真的是收取良心價格,從我家做大巴到北京還得需要69元,人家僅收60元,真是良心車主!
拼車風險隱患的確不少。搭車雙方一定要認真對待,謹慎選擇拼車對象:盡量找認識的人一起拼,尤其是單身女性;盡量了解清楚雙方的情況,互相出示身份證;拍下車牌發給親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要在人跡罕見的地方搭車;拼車雙方都要遵守交通規則。
搭順風車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還是很值得提倡的:綠色環保;節省成本;還可以多認識新朋友;省去了刷票和排隊的麻煩,還解決了回不了家的困擾,對春運的壓力適當有所緩解!
再者說,盡管中國的春運打破了多項世界紀錄,和印度過節(印度的春節在10月份,稱迪瓦利節)回家的情況相比,中國的站票和舉一路小馬扎簡直弱爆了,印度雖然人口少于我國,但他們的交通很不發達,由于火車數量有限,車頂都坐滿了人,甚至兩側都掛滿了人,印度有時只能搶到“掛票”。
過節回家是各國的習俗,無論是我國廣州的“鐵騎大軍”還是印度的“外掛車團”,目的都是回家過節,買票的不易和路上的艱辛在遠遠看到家的炊煙那一刻,全都消散了!奔波一年,千言萬語都抵不上一句:走,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