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社會有一個特別廣泛的現象,無論是成功人士,還各種行業大牛,或是線上線下的大咖老師,都在強調一點:閱讀。仿佛接受了太多的這種信號,一時間人群中刮起了洶涌的讀書風,有的人上網瘋狂訂購紙質書,有的人狂報線上讀書課程,有的人猛下音頻聽書…
盡管讀書花樣五花八門,初衷也是為了讓自己變的更好,可是最終堅持下來的人卻少之又少。隨后,大家就在知乎或者讀書大牛的公眾號等平臺上不斷發問,怎么才能做到堅持閱讀呢?為什么讀書這件事沒有隨著時間被積累,反而變成了大部分人的一種困惑,這是哪里出了問題呢?
日本知名教育學家齋藤孝的書——《深閱讀》中作者認為一旦你有了上述的困惑,就代表了你陷入了“被動閱讀”的泥潭中。這時閱讀對你來說已經不能帶來滿足感和幸福感了,它帶來的往往是大量閱讀后的迷茫與困頓,漸漸澆熄你的閱讀之火。
那我們怎樣才能永葆讀書的動力,讓它不再是我們的羈絆,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呢?
書中給出了一個好方法,邊問邊讀。什么是邊問邊讀呢?就像人們吃飯睡覺一樣,吃飯是因為餓了,而睡覺是因為困了。讀書就是為了要解決一些問題而進行的動作,它對我們是一種身心的提升,或是教會了我們解決事情的方法,或者豁達了我們的心胸,總會給我們一些啟發。
我們可以在讀一本書前,問自己幾個問題:我目前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這本書講的是什么?如何通過讀這本書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第一個問題可以讓我們快速定位自己的問題,并明確閱讀的目的。就好比一個足球比賽中我們唯一的目標就是把球踢進對方的球門里,如果沒有球門的話,場上再技藝高超的球員也不會踢了吧?我們提出的這個問題就給我們閱讀設定了一個球門,我們只要能找到解決方法,就是得分!
第二個問題可以督促我們在通讀全書前,對其有一個大概了解,明確它的內容是否適合自己。這個過程就像我們相親找對象,無論多急,都要在走進婚姻殿堂之前留出互相了解的時間,否則胡亂抓一個先結了再說,后果往往很慘痛。當你發現兩人性格和習慣都不適合在一起生活時,無論做出什么選擇,都要付出相應代價。如果我們閱讀前不了解要讀的書的內容,讀到一半或者全讀完了才發現對自己的問題毫無幫助,豈不是浪費了時間,又消耗了自己的精力?
第三個問題,就是將問題與答案聯系起來的過程了。我們通過第二個問題選出了對自己有幫助的書,第三個問題就能幫助我們列出讀書的計劃,通過思考和計劃,直擊重點,找到自己為自己所用的知識。
通過三個問題就能明確我們讀書的目的、找到適合自己的書和確定合理的讀書計劃,真可謂是事半功倍啊!很多人都認為直接閱讀不是更省時間,更有效率?有句俗話說的好:磨刀不誤砍柴功,不要心疼最初的磨刀時間,它會讓你在接下來的工作里省時又省力。
閱讀也一樣,當你將這三個問題融于大腦后,根本不需要拿出很多時間來問問題,它會成為你行為里的一部分,自動為解決生活里的問題去選書、讀書,然后從中受益,激起強大的讀書熱情,讓堅持閱讀成為生命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