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堡文化研究 第211期
作者:張曉輝
編輯:秦隴華
周末,在穆家莊的小山村里,歷經了一場民間古老的習俗,那就是澆木。
千年古鎮——陳爐,因其延綿不斷的青瓷燒造史而聞名于世,穆家莊就處在這個聞名古鎮的邊緣地帶。這個村落布局于公路兩側,也許是交通便捷的緣故,人們的思維也比較活躍開放。然而,澆木這種風俗,已相傳數百年仍根植于民間,尤其是在老一輩人的心目中,可見其影響力的巨大。
澆木,簡而言之,晚輩為年長者制造棺木,使子女以敬其孝,使老者以了其愿,在有生之年,體驗一下為己過事的感覺。老丈人兩口子在這種氛圍之中,度過了他們美好而又浪漫的一天。是日,親朋故舊,街坊鄉里,三百余人前來道賀觀瞻。其棺木制作的異常精美,雕龍伏鳳,長松翠柏,五面有著不同的圖案,而且兩口棺木風格迥異,尤其明代沿襲至今的八子孝老圖,令在場的觀者贊不絕口。
這種場面嘈雜熱鬧,支鍋擺桌,搭幛子響炮仗,酒肉果蔬,諞閑傳拉家常,相互傳遞著對生命的祈福和哀嘆。門外的場子里,還有秦腔班子閃亮登臺,看來,在村子里是一件大事哩。
曲終客散,竹聲漸去,幾顆星星孤單地探視著人間。遙望著遠處山頂上隱隱約約的燈光,那些人家還在忙碌著自己的故事。一天就這樣過去了。想來想去,是什么使大家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呢?還是那個情字。人生在世,總為情字所困,有愛情、親情和友情等等諸多的情感,其中的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只有自身感悟深切,也會滋生出無數凄美的悲哀,這就是所謂的“怎一個情字了得”吧。
這個周末不尋常,增長了見識,感知了生活,體味了人性,看來這樣的美差應時常伴隨著我,能夠在點點滴滴的尋常故事里,感悟出不平凡的人生呢。
作者簡介:張曉輝,供職于農行銅川分行辦公室。先后創作詩詞400余首,散文100余篇,數十篇文字作品散見于不同報刊雜志。現為銅川市王益區作協副主席,銅川市作家協會、陜西省弘揚漢文化研究中心、陜西省作家協會、陜西省國學藝術研究會、陜西省詩詞學會等協會會員,并被陜西名仕文化藝術中心聘為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