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個年,我已經有4個表弟表妹結婚了,年齡最大的屬狗,今年22,年齡最小的屬鼠,今年20。
據說弗洛伊德有過這樣的觀點:作小決定時,應當依靠你的理性,把利弊羅列出來,分析并作出正確的決定;當你作大的決定時,例如尋找終身伴侶或決定職業發展方向,你就應該依靠你的潛意識,因為這么重要的決定必須以心靈深處的最大需要為依據。試問,有幾人知道自己的潛意識,知道自己內心最大的需要。
我時常會假設,如果一個人活到80歲,20歲結婚的話,要和同一個人一起生活60年,怎么想都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沒有愛情的時候,怎么都不肯相信愛情的存在,覺得兩個人壓馬路很無聊,還不如窩在家里看一本書一部劇。可是又想起自己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愿意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很多很多無聊沒價值的事情上,那種心甘情愿也許就是愛情吧。然后想到看一部劇就會喜歡一個人,不停地變,這都不是愛吧,長期都不不會變的才是愛。因為愛的產生必定是以兩個人的共同經歷為基礎,輕易動心不變心。
有時候覺得能夠理解有的人為什么那么急于進入一段婚姻,為了圓一場曠日持久的夢。有的時候又理解不了為什么那么迫不及待,愿意為此荒廢大好生命。我覺得我迫不及待的那個階段已經過去了,不再慌不擇路也不再十分羨慕。甚至于說,以前認為一個人,始終是要結婚的,結婚是人生必經的事。但現在已經開始思考,如果我不結婚,但是我又想生一個孩子,出于生理上有能力以及母性的釋放,要怎么才能實現,當然現在有很多方法,只要肯接受。但養孩子,又是一大項工程,會需要很多很多錢吧,不過倒是很確信自己不會對孩子感到虧欠,有信心讓他正向樂觀。身邊的人有的是因為懷孕了不得不倉促地結婚,有的人是覺得戀愛的時間也不短了,年齡到了該結婚了,尤其在小地方,父母會擔心孩子在婚前發生關系而為了名聲催促其趕緊結婚。
張愛玲在《傾城之戀》里說結婚若是為了維持生計,那婚姻就是長期賣淫。這句話其實挺狠的,不過想想又好像挺在理的。這世上結婚的人那么多,所謂婚姻所謂生活就那么回事,都是這么過來的。但經驗不等于真理,但凡一個反例就不攻自破。我的建議是把所有事往遠了看,結婚一兩年甜蜜幸福這沒什么,這個時候互相看對方都是自帶光環,愛很熾熱濃烈可以原諒包容一切。三五年之后才真的認識一個人的完整,卑狹的、高尚的、善良的、極品的每一面。一個人一直騙另一個人,但如果騙人的可以騙一輩子,被騙的可以相信一輩子,結局叫做皆大歡喜。
我時常見到的情況是夫妻倆一吵架,一方一旦忽略另一方,沒有及時回應到對方的需求,就會產生懷疑,否定對方,推翻感情。叫囂著還不如不結婚,大肆宣揚結婚不好,結了婚的就是有發言權。經常地深深陷在過去那種在廣場拉橫幅點蠟燭送花求婚的場景里,懷念過去的美好大都是因為現在過得不開心。人是會變得,對的。
上年去探望一位老奶奶,快80歲的年紀,身體還好,老伴去世后,兒女都不在身邊,一個人按時買菜做飯睡覺做保健操,并沒有怨怠之意。我說著羨慕老奶奶的話,老爺爺去世前很有名望,經濟寬裕,兒女也很有本事,家很大,布置整理地很整潔,還擺放著一臺古色的鋼琴,老奶奶的手保養的很好,皮膚又白又嫩,大約是因為年輕的時候是鋼琴老師,也一直比較注意養生,一家人應該度過了一段很美好和睦的時光。老奶奶說結了婚后就沒再工作,一直在家相夫教子,鋼琴也沒再彈過,我們以為的那種相敬如賓的生活并沒有,老爺爺生前脾氣很大,也很固執,兩人的關系并不十分融洽,都是老奶奶在包容著,老奶奶一直試圖影響老爺爺經常按摩耳朵,這樣聽力不容易減退,到最后老爺爺也不愿意嘗試。現在老爺爺走了,老奶奶感到一些輕松,也許到這個年紀也比較能接受生老病死,并沒有十分悲傷的情緒。后來老奶奶一直握著我的手說不要著急結婚,女孩子一定要經濟獨立,找對象一定要找一個理解你尊重你能說到一起的。
一個女人在年輕時很容易被所謂“愛情”沖昏頭腦,被自己的偉大感動,跟著他不怕千萬人阻擋,陪他流浪,陪他兩敗俱傷,什么苦都能吃,可以忍受經常搬家租房子住,忍受男人整月在外,一個人獨自照顧家庭帶孩子,不抱怨不埋怨,就為了男人回來看到整潔的家享受短暫的溫存。后來男人還是出軌了,還不止一次,甚至于對方的家人帶著刀找上門來,把家砸得稀爛。女人再氣再惱還是愿意等,等他成熟等他回心轉意,后來好像真的轉變了,不再揮霍,掙錢買房子買最好的家具最貴的電器,雖然還是會打牌喝酒脾氣暴躁,但是一切都開始步入正軌,孩子也長大了。別人都說這女人熬值了,開始過上幸福的生活了。我卻不以為然,誰來慰藉她,那本該簡單快樂的日子里的提心吊膽,那本該溫暖和睦生活里的孤單清寒,那背叛那付出,誰來買單。當然說一千到一萬,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人們在年老的時候想起這些過往,會帶著什么,微笑釋然還是悔恨不迭。
一個被家暴的女人不能離開是因為不具備經濟基礎,而一個明明可以養活自己卻還執迷不悟的女人是因為她離不開被虐待時讓她感到被關注的價值感。這種事情太司空見慣了,誰都拯救不了你,因為是你自己不愿意出來。
一個人結了婚有了小孩并不代表他該成熟了,如果論成熟,那么在兩個人試圖發生關系時就該想到戴套,因為會考慮到萬一的概率,有了孩子,是否要結婚是否要生下來。匆忙進入一段婚姻,以為會有不一樣的生活,以為會有完美快樂的家庭,然而兩個人都還是過家家的心態,也許孩子可以讓一個人更快地承擔責任成熟起來,但更多的時候都只是更壞。不知道要讓自己要成為怎樣的自己,怎么知道要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孩子但凡有點無理取鬧就說是奶奶姥姥嬌慣的,連自己都無法安放,又如何取得孩子的獨立撫養權,何況還想著如何把孩子拱手讓人,自己好好享受美妙時光,借孩子的名義獲得“辣媽”的稱號。
你為什么要嫁給他,因為他對我好。這是一個女孩的回答,很絕妙。他對我不好,那我肯定不會嫁給他。可是這個回答忽略了最重要的"我",忽略了自己。別人對你好是你嫁給他的理由,那么只要出現一個人對你更好,你就會嫁給別的人。那么你愛誰呢,你自己的感受呢?后來這個女孩生了孩子成為一個母親,孩子的父親還是一如既往地對她好,她不用工作,照顧孩子就可以了,孩子的父親在自己父親開的店里幫忙,小兩口不愁吃穿也不用自己開火做飯。女孩偶爾會抱怨一下婆婆不幫忙帶孩子,但也不是作的女孩,所以一切看起來還是和和睦睦的。直到孩子生病,是孩子的媽媽、姥姥、爺爺帶著一起去的醫院,因為即使孩子的父親來了也幫不上什么忙。一個人到底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成熟還是隨著經歷的好的不好的事情多了才成熟,你說呢。總是無法去承擔,怎么有成熟的那一天。
話說,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親人就是別人口中的所謂“渣男”,讓自己女朋友流產,還和別的女生開房,你心里是什么感覺。當然,這種事都是自愿的,無可厚非,又沒結婚,又已經滿14周歲,道德上和法律上都說得過去,頂多算是愛情中的不良者。如果這男生是自己的兒子呢?如果這女生是自己的女兒呢?天下的父母會責備自己的孩子還是別人的,會進而自責嗎,怪當初沒做好性教育,沒好好教孩子自我保護以及尊重別人。
我不是很了解現在的小女生的想法,如何看待身體、性以及性別。好像男生女生們都看得比較淡但又好像挺在乎的。看得比較淡所以盡情享受青春和身體,然后又暗自較量所謂第一次。世間的父母(大部分)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最好吧,都覺得是在做為孩子好的事情吧,但是又是怎么幫孩子挑對象以及給建議的呢?女孩的家長覺得只要對方的家境好,這個人不混,本人有沒有能力都無關緊要?男孩的家長覺得只要女孩對我家孩子好愿意多付出,家里人不挑事就好?我理解不了的是,女孩年紀小,愛情至上,誤入歧途不會觀察和選擇很正常,但是把關的父母怎么也眼瞎了呢?還是游戲人間的年紀,裝逼耍帥,滿嘴哥們義氣,會一些感動女生的小伎倆,但他本質不壞,看他父母挺有本事的,他以后也會慢慢改變的,有朝一日會有能力的。呵呵。那就等真的改好了再來提親吧。
男生和女生通過相親認識了,兩個人都表示還行,就試著交往一下,有一次,兩人去了男生的家,男生的家人都不在,后來下雨了,男生讓女生留下,女生沒有留,然后男生就送女生回家了。后來男生跟別人說,當初女生如果說留下,他們現在就不會在一起,那時是為了試探女生。再后來我就不知道了,但這事要是發生在我身上,我會拿個被子蓋住這個男生,然后一頓熊揍。試探你妹。
文章起初是看到剛結婚的表妹說婚后生活的無聊以及一些小抱怨,說起婚前沒好好了解對方的家人,婚后發現好多習慣不一樣。我覺得很多女生其實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只是順應某些看似合理的東西,身邊的人都是這樣,價值觀也是這樣。當然我的理解與感觸不代表對方確實是這樣,也許是我一廂情愿也許是我斷章取義,因為別人的生活我沒有任何發言權。愛情自然是偉大以及值得尊重的,一個人因為愛情步入婚姻生活更是值得人羨慕的,但是在進入婚姻生活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婚姻到底意味著什么,即便是婚后也可以分開,但那種傷害遠不是戀愛時分手那么輕而易舉的事,復原期也會很長。
婚姻意味著什么,結婚前要考慮什么,可以找到很多很多有價值的參考,完全可以對號入座去分析和考量。
也并不存在所謂正面或反面教材,怎么都是一生,怎么都是經歷,謹希望在選擇以前要慎重,在確定之后更不能隨意。這世上大約不存在讓人無法承受的事,如果比慘,總有一個人比你還慘,如果比過得好,也總有人更多人比你要過得好。死亡是最終的歸宿,承受不了就死,但活著就說明可以承受,不過是過的清楚和糊涂之分。
悲觀者認為婚姻是墳墓,樂觀者認為沒有婚姻將死無葬身之地。謹希望身邊的家人朋友,尤其是女性,不要將自己托付給誰,希望誰來拯救你,不要因為外界的壓力被迫進入婚姻,更不要明明覺得很不舒服卻又不肯割舍,這一生,始終在你的手中,每一個問題都有解決辦法,有時還不止一個。
你要經濟獨立,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勇敢去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