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想跟各位爸爸媽媽分享的是孩子注意力這個話題。
因為我的很多朋友,他們都是小學老師,他們常常會跟我講一個事情,說:“現在的孩子跟我們小時候不一樣了,很多孩子坐不住,上課的時候甚至跑來跑去。”
無論是抖音,還是各類熱搜的視頻,都出現過一個又一個的片段——陪孩子寫作業,家長心急如焚:不寫作業一片和諧,寫作業就雞飛狗跳等等這些情況。
如果我們的孩子還是在學齡前,那我們聽到、學習到這些注意力的知識,可能能夠更早地在日常的生活中給予孩子對應的一些陪伴和注意,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未來孩子上小學、上初中之后,你發現“你的孩子似乎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去學習” 這樣一個大坑。
對于很多女性朋友,因為無論是什么職業、是什么身份,我們都有一個最重要的身份——媽媽!
在這個學習和交流的過程中,我很早的時候就有接觸到感覺統合和注意力這一塊兒的知識。
我有一個小外甥,他現在剛剛上小學二年級,我就發現上小學之后,孩子的學習狀態完全變了。
孩子必須有一個事項,就是他要能夠有注意力去寫作業,他需要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上。
那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
我們都讀過書,一個孩子如果在課堂上能夠集中精神的話,他能夠專注地調動他的耳朵、他的眼睛、他的大腦和他的手。
如果他能夠集中在課堂上,就能夠跟著老師去做同步的腦力運動,有這樣的一個注意力,那么他的學習效率一定會是高的。
當他在課堂上已經完全消化、吸收了一些知識,那他再回家寫作業,只要家長給予一個對應的正常的環境(因為知識在課堂上他都已經學會了),那么他相對的寫作業的效率一定會很高。
寫作業的效率高了,他就能夠騰出更多的時間去發展自己的學習和愛好。
其實講到這里,就應該引起我們所有家長的一個思考,就是育兒是一件提前的事情。
我們要考慮一下:
為什么現在很多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出現了問題呢?
問題的根源到底是在哪里呢?
孩子注意力最黃金的訓練年齡是3~12周歲
你知道孩子為什么會注意力不集中嗎?
我們從四個方面來說。
第一點:身體的身體硬件有沒有準備好?
我們需要問自己的問題是:
給孩子的身體充分的注意力鍛煉了嗎?
他的身體硬件到底有沒有準備好?
學齡前,0~7歲是最黃金的年紀。
如果孩子已經錯過了這個年齡,孩子已經7~12歲,到了小學階段,那這個身體的準備,可能效果就沒有像小時候你去給他做準備效率那么高,但是一樣的,也是可以通過家庭的環境去做調整。
自己要反思:現在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去做針對性的一些訓練。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的注意力跟身體上有一種能力是特別相關的,這種能力就叫平衡力。
平衡能力是什么呢?
最早的平衡力,它是一種運動。
在我們的孩子0~3歲的時候,我們需要多給孩子做一些平衡力的運動。
之所以平衡力跟注意力有關系,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有一個重要的器官——前庭。
給大家一張圖
其實這是一個科學的概念,我們不需要了解的太深,我們只需要記住一點:前庭是在脖子這個位置,它連接我們的大腦和下面的神經,是我們所有信息的一個大門。
比如,有的孩子在讀書。
你問他:“你有沒有聽到外面有人在唱歌跳舞呀?”
孩子說:“啊,有嗎?”
顯然,可能外面是有這種聲音的,但是,因為這個孩子注意力集中(他的前庭感覺訓練的好),他自動地就把其他含有雜質的信息從大腦里過濾了,那他只沉浸在自己的讀書中,所以他聽不到聲音。
相反的,比方說一只蚊子飛過,孩子就會停下手中的閱讀,或者是說停下自己正在看的書,他就到處找蚊子,到處找來找去。
這個相對地從身體準備上來說,他可能沒有專注地投入到一件事情里面去。
也就是說,專注力相對于前一個孩子,他是沒有那么好的。
哪些運動對孩子的前庭發展會好呢?
如果我們的孩子還在七坐八爬的年紀,那么恭喜正在這個年齡段的父母們。
孩子有一種運動——爬行。
爬行是一個動作,因為它需要手眼協調,需要把脖子高高的抬起來,然后他才能去做迅速的移動。如果我們的孩子正好在0~8個月,簡直就是非常好的。
如果你的孩子是正在爬的年紀,那么就不要去嫌地下臟,把環境中所有的危險因素排查,給他做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放手讓他去爬。
而且爬的時間其實是非常有限的,可能也就那兩三個月。
如果孩子在他對應的年紀有了爬行這樣一個運動(因為爬行的孩子,他還不會走嘛,他如果想拿到某個東西,或者是說對某一樣東西感興趣,那本能的他就會往前爬),那么就盡情地讓他去爬。
在這個爬的過程中,對孩子的前庭神經是會有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刺激作用,這個是多少黃金都買不來的。
如果了解到:孩子的前庭平衡的能力和注意力跟身體上的硬件有關系,那么提前學習的好處,就是你可以避免掉坑,可以充分地讓你的孩子去練習爬行。
那從哪開始練?
抬頭的時候,就讓他多趴著,讓他的頸部有力量。
然后,在孩子爬的年紀給他一個非常非常好的環境,從七八個月期間就可以鼓勵我們的孩子:“寶貝,你真棒,你今天爬了50米、100米。”
因為爬是不可逆的。
當一個孩子已經一周歲左右,他會走了,這個時候你重新讓他再爬行,他是不會愿意去爬的。
所以,如果沒有充足爬的孩子,我們可能在其他方面的攀爬,在日常的陪伴過程中,要去做引入和一些刻意的訓練。
當我們的孩子慢慢地會走路了,我們可能就會給孩子去買滑板車,去買積木、樂高,去拼插、去通過鍛煉他的精細動作,孩子開始自己學吃飯。
其實很多注意力的訓練,在我自己學習的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其實最好的注意力訓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
今天晚上,我們講的是注意力的話題,它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
我們的注意力,它不是天生遺傳的。
也就是說某個孩子天生遺傳好,所以注意力好。
它是可以被訓練的,它其實是長期重復,家長刻意訓練的結果。
包括平衡能力,也是在日復一日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地給到他。
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讓他去獲得體驗平衡的這種機會——不要去代替他。
等到孩子差不多兩三歲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好的訓練,在家庭中就可以訓練孩子注意力的方法。
就是像幼兒園,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他們的教室會有一條線,那么會有一個運動,叫做走線運動。
幼兒園的走線運動
就像圖片這樣,讓孩子前腳貼著后腳跟,沿著這條線平行的這樣去走。
大家也可以在家里練習。
家里的地板磚(瓷磚)都會有拼接的縫,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那你就可以把手機關掉,把電視關掉,跟孩子一起練習。
“孩子們,今天晚上我們玩個游戲:過獨木橋。”
我們就可以走一走。
你去注意看一下你的孩子:他能不能走得直,一定要前腳貼后腳跟。
如果他走的很穩、很直,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平衡感非常好。
如果他走得歪歪斜斜,這個時候,可能就是提醒我們要注意。
大一點兒的孩子其實也是一樣,這個都可以去訓練,去檢查他們的平衡感到底好不好。
怎么去測試自己的孩子平衡感好不好呢?
其實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小測試方法:
就是你讓孩子筆直的站好,像立正一樣,讓他把手并齊站著不動,抬直,看他會不會左右搖晃。
一般來說,3~4周歲左右的孩子,其實可以站立20秒不動的。
如果你的孩子,他站的時候左右搖晃,站不穩。
那這種情況,這種小小的游戲,其實都是在提醒家長:要給孩子未來的學習在身體硬件平衡感這方面,平時的陪伴過程中,要多給予關注。
如果說注意力是一種能力的話,那所有的能力其實是可以被訓練的,是可以被刻意訓練的。
如果你發現孩子這方面有不足,或者是說你的孩子已經大了,完全就過了爬的階段,我們就是一樣嘛。
最晚的開始就是不開始,當你發現孩子這方面比較薄弱,那你每天就要跟孩子去進行刻意的訓練。
注意力,它是一種能力,它一定是訓練出來的。
剛才我們講過,注意力跟后天的養育環境有關系,跟身體的準備有關系,它是可以被訓練的。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一定要自己先去學習注意力相關的知識,避免掉坑。
第二點:好的注意力來自于孩子專注于自己的活動時,大人不要隨意打斷孩子。
剛剛分享了第一點,就是身體的準備,平衡力的準備。
日常生活中,所有能夠讓孩子平衡力得到很好鍛煉的這些運動,大家都多帶孩子去參加。
第二點,如果你想培養一個注意力非常好的孩子,那么,你一定要做到一點:當孩子沉浸在自己的運動中、思維中,你不要去隨意打斷他。
比如孩子在動手搭積木的時候,你不要說:“哎呀,你要不要喝水呀?” “你要不要吃水果呀?”
其實這種注意力是很難得的,當孩子沉浸在一件事情當中,我們多看他一眼,可能都是打擾他。
我們需要做的可能也就是默默的,孩子在做孩子的事情,你去忙你自己的事情。
你在邊上做家務也好,就是不要發出那種特別大的、太干擾他的那種強烈的聲音。
當然,有一種情況除外,孩子在專注地玩玩具,你在專注地玩手機。
這個肯定是要不得的。
孩子一抬頭,看到媽媽在玩兒手機,在看視頻,他肯定也就不玩了,肯定就會被你的聲音吸引過來。
我們能夠給孩子提供的環境就是:當他沉浸在自己的事情當中,哪怕大一點,他在寫作業的時候,或者是說在閱讀一本課外書的時候,我們盡量不要在孩子專注的時候打斷他。
當孩子未來上學之后,他需要在課堂上,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去坐45分鐘。
當然,有的孩子能坐得住,有的孩子坐不住。
那這種能力,一方面取決于孩子的年紀。
為什么七歲上小學呢?
這個其實都是有科學研究發展的,就是一定要到這個年紀,孩子才能具備坐得住的能力(理論上他應該都具備)。
孩子有差別,其實是在學齡前,我們家長的一些陪伴方式影響到他注意力的水平。
如果你想未來你的孩子上小學了,他保證能夠坐得住,在課堂上認真地去聽老師講課,那么在他學齡前的時候,你就要給他這種專注的環境體驗。
就是他專注地去搭一個房子的時候,可能他需要搭十幾分鐘,甚至二十分鐘,半個小時,那爸爸媽媽需要做的,就是看他完成作品的時候去鼓勵他。
然后他讀一本書的時候,及時地去交流一下你們的感受。
要讓孩子看到,你有注意到他在 “做” 的行為。
你作為爸爸媽媽,具體的去表揚:“我剛剛看到你在這里專心致志地搭了半個小時積木,你搭了一個上下層的車庫,能夠把你所有的小車都放上去,媽媽覺得你的注意力真的太好了!”
如果你經常重復地去給孩子種下這些種子,那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他的潛意識里就會認為:我是能夠靜下心來去坐的下來的,我是有這種能力的。
那未來上學,他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坐下來,去吸收知識。
那最害怕的是什么呢?
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話,我們一定要溫和地跟老人提前講到,約定好。
首先,我們要有一個感恩的心,感恩老人幫忙我們帶孩子。
但是我們作為父母親,我們了解到這種專注的環境對孩子的重要性,那我們就要提前去做干預,要跟老人講:“你不能在孩子還沒看書,或者搭積木還沒三分鐘,就問孩子:‘渴不渴,喝點水吧’,‘來吃點水果吧’,‘來看看這個新玩具吧’。”
如果一個大人經常這樣去干擾孩子,那孩子很難形成自己的注意力。
所以,剛剛有講過孩子注意力的累積(一般7歲上小學),其實是七年累積的一個結果。
這種結果的呈現,并不是說你的孩子到小學了,坐在那里,突然發現他注意力好或者不好。
他不是天生的,一定是跟我們平時給予孩子的環境是密切相關的。
所以,當我們了解到給孩子一個專注的環境,相對穩定一點的環境,至少是說這個畫面是和諧的:孩子忙孩子的,你忙你的,或者是你陪孩子一起玩,比如說玩積木、玩拼圖、玩七巧板等等這些可以互動的游戲。
如果你能夠參加跟孩子一起去玩的話,那效果會更好,因為這個時候,你們都你們投入在一個游戲、一件事情里面,你們是快樂的。
快樂的投入一件事情,是保證一個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的前提。
所以,這就引入了第三點。
年幼的時候,經常被人為打斷地孩子,未來的注意力會很難非常優秀。
第三、孩子沒有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兒?
興趣,是孩子(也是大人)能夠集中注意力去做事情的一個前提。
比如說你特別愛閱讀,你可能就會享受到閱讀的樂趣,能夠長時間的沉浸在閱讀當中,能夠集中注意力去做這樣一件事情。
比如說你喜歡打乒乓球,你喜歡打籃球等等。
那么,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
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父母要去看:我孩子的興趣點是什么?能不能結合孩子的興趣點去鍛煉他的注意力呢?
其實,陳美齡老師是購買的第一個課程。
美齡老師每一節課程也就十幾分鐘,但是我聽的感受,就是美齡老師是一個生活中處處充滿智慧的媽媽。
她把三個孩子都送進了斯坦福大學,那她無疑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媽媽。
如果一個孩子能夠有一個非常優秀的結果,我相信,他的背后一定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媽媽和一個優秀的家庭。
美齡老師有一節課講的就是關于集中注意力的問題,她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做法,就是結合興趣。
老師的開篇就說:注意力是孩子未來所有學習能力的基礎。
如果一個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去聽課、去學習,那么未來他很難去發展得非常好。
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一個孩子寫作業磨蹭,做什么事情都磨蹭,那無疑他做事情是沒有效率的。
你如果能夠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有一點,就是做的那個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他需要很小心,需要專心致志,需要專注于手、眼、腦并用去做的事情,其實都是訓練注意力非常好的方式。
那老師是怎么做的呢?
其實她的做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去做。
比如她的大兒子,是特別愛炒菜的。
從孩子3歲的時候,老師就帶他到廚房去做飯,然后讓他切菜,比方說切一個胡蘿卜,切一個西紅柿。
大家都做過飯,可以想象一下那個場景:孩子切菜的時候,他一定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咚咚咚咚咚咚,切菜,如果他一不小心就會把自己的手切破。
那大人看的呢,就是你的環境,首先,你要告訴孩子怎么樣才能不切到手。
其次,給他一個他能夠用的刀具,還有一個不容易能傷害他的東西,比方說你給他切個胡蘿卜,或者切個南瓜,就這種相對而言孩子可以操作的。
其實,這個就是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注意力最好的方式。
每個孩子喜歡的事情不一樣。
有些是通用的,比方說你的孩子也正好喜歡切菜,你也可以去給他試一下這樣的方式。
當孩子在做自己感興趣的這件事情——切菜、炒菜的時候,他首先要集中注意力,切切切切,然后他要去做手眼協調。
那這個時候,外面的雜音其實是干擾不了他的,比如爸爸回來啦、外面的孩子在吵,他都聽不到,他只會做自己的事情。
那這樣,我們每天在生活中刻意地找出來10分鐘,20分鐘去陪伴,既是陪伴孩子的時光,又鍛煉了他的注意力,這個是非常非常智慧的做法。
所以,從美齡老師的課中,我也學習到了很多。
接著,美齡老師會讓孩子炒菜,炒菜也是一件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
因為你需要控制火候,還要去看,長久地訓練,他能夠集中注意力去做這樣一件事情,這種能力就能夠平移,他們就能夠去做其他的事情。
美齡老師的二兒子,他是不一樣的,特別好動,坐不住。
但是他喜歡音樂,當他彈吉他的時候,他就能沉浸在自己的音樂當中兩三個小時,外面人怎么鬧,他都聽不見。
結合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經過這種長久的訓練,孩子久而久之,他的大腦里就會有一個 “注意力” 的開關。
當一件事情需要他集中注意力做的時候,他就擁有了這種能力,他會開啟這個開關,說:“我知道了,現在開始我要集中注意力去聽課”,“我要集中注意力去寫作業。”
所以,日常生活中需要這種有點小心機的陪伴。
當我們了解到注意力的一個基礎,是一定要手、眼、腦并用,然后身體準備——小時候這種平衡運動,這些其實都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并沒有從注意力的定義給大家講什么叫注意力,注意力分為動態、靜態,分為深度、廣度、選擇度等等這些專業的概念。
其實,我們不需要了解這么多專業的概念,我們只需要在心目中,在自己的腦海里有個開關,就是孩子的注意力,取決于我的陪伴質量,取決于我自己對這方面知識的了解。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講一下現在當下的環境。
就是為什么很多孩子上小學之后,發現根本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去學習,去寫作業?
跟我們現在電子產品、手機的流行是有一些關系的。
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
如果我們生活在城市,孩子的活動空間其實就是100多平的房子,他很難接觸到大地,一天接觸大地的時間太少了。
呆在家里干什么呢?
可能就是要借助于電子產品。
電子產品,我們媽媽要怎樣定義呢?
其實,電子產品不是洪水猛獸。
比方說兩歲之前的孩子,我們是建議盡量能夠少用電子產品,或者不用電子產品。
因為他的眼睛還沒有發育好。
如果到了兩三周歲,其實他是不可避免的,一定會接觸到電子產品。
我們要教會孩子保護自己視力的方法。
在我們的心目當中,包括我們媽媽自己也是一樣的,手機應該是一種工具,我們不能成為它的奴隸。
第四點:電子產品的干擾。
當我們作為父母,有這樣一個概念的時候,就是說,當我成天地玩手機的時候(我說的是玩啊),當你沉浸在玩游戲,比方說你在刷抖音,在看小視頻,或者是看各種新聞,長時間地看,或者刷微信,同時你又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你跟他很少有眼對眼的交流,心對心的交流。
那么 “電子產品” 這一點,一定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它的概念,它的定義永遠是一種工具。
包括我們給孩子看手機,就像我們向日葵媽媽提供的很多優質的資源,包括這兩天上線的,我也購買了很多資源,包括365的自然百科,包括摩比古詩,包括紅鼻鹿思維,還有一些英語啟蒙資源,我覺得這些都是經過挑選的非常優質的資源。
這個時候,用手機投放到電視上面,它只是一種工具,我們能夠提供給孩子的是一種優質資源。
在這里就要提個醒: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未來有一個非常好的注意力,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上面,你自己一定不要再當著孩子的面長時間地去玩手機。
如果你要用手機,你要提前跟孩子溝通。
你要跟他講,媽媽現在在忙什么事情,所以現在我要用手機,現在你可以做什么事情,等忙完了我們再接下來做什么事情。
就是給孩子一個預告,告訴他:你不是在玩手機,而是在用手機處理工作。
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
就是我們能夠每天有一個完全放下手機的時間陪伴孩子。
也不用太長時間,可能也就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45分鐘,你就把手機直接調飛行模式鎖在抽屜里。
那么提前設計好,在路上想好,今天晚上跟孩子玩一個什么游戲就可以。
有很多朋友是職場媽媽,那每天都會有一段完全屬于孩子的親子時光。
大家也一樣,你是全職媽媽,因為你也會很忙,有必須要料理的家務,有要采購的時間。
但是每天一定要抽出這樣一個時間,是完全留給孩子,去跟他互動的。
把電子產品這樣一種干擾降到最低。
比如說一個孩子看電子產品(給他看動畫片),他一動不動,那這樣的孩子,他會有注意力嗎?
其實他是沒有注意力的。
因為這個時候,首先看電視,所有的劇情別人已經設計好。
他的腦袋只是跟著劇情走,他腦細胞里面的突觸,是根本沒有辦法去連接起來的,形成不了自己的智力。
還有一點,就是他看電視的時候,他只用動他的眼睛和耳朵(只有這兩個器官在動),其他的器官不用去動,這樣子沒有辦法去練習孩子的注意力。
而且電視上一幀一幀的畫面,它不重復,它是永遠在切換,吸引孩子的永遠都是新鮮的東西。
反而是電視動畫片喂養大的孩子,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他很容易出現問題。
因為他沒有被訓練過這種手眼腦并用的能力,他的主要活動就是看電視。
大人為了圖輕松,就把他交給電視,或者爺爺奶奶說:“你只要不講話,你去看電視吧。”
電視時間可以有,但是一定一定要控制時間!
所以這一點,一定要提醒爸爸媽媽們注意。
一個長期看電視的孩子,他未來學習的注意力可能會有障礙。
如果要看電視,就像我剛剛說的,我們可以陪他一起去互動,電視只是一種媒介、一種工具。
像幼兒園用電視教學一樣,它播放舞蹈,這個時候孩子就要跟著電視去動,這個時候他就是全面運動的,這個時候電視的角色就變了,跟看動畫片相比,它就變了,它就是需要調動孩子的這樣一個主觀的注意力。
所以,在我們的日常家庭中,我們一定一定要注意到,始終以終為始,需要去考慮:
未來如果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個好的注意力,我現在應該去為他做些什么?
我陪伴他的過程中,我應該去做一點什么?
家庭中要有讓孩子自己多動手,多動腦,多動眼,多用耳朵聽的游戲!
接下來,我分享家庭教育中幾個可以提升孩子注意力的小游戲。
這些游戲分為靜態注意游戲和動態注意游戲,需要依據孩子的年齡方式定制,需要家庭每天重復的玩,才能達到鍛煉孩子注意力的效果。
靜態注意力的游戲,相當于是說孩子可以坐著完成的。但是他需要動腦、動手,甚至需要記憶的。
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包括視覺,包括聽覺,這些游戲肯定是要結合這些感官來做。
不同的年紀,可能就有不同的游戲方式。
比方說很小的寶寶(幾個月大的寶寶),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注意孩子精細動作,坐在那不動,(他還不會走嘛,就是會走路之前),你就注意去給他精細動作,比方說撕紙。
怎么撕呢?
就拿衛生紙的卷紙給他撕。
你別看這樣小小的一件事情,其實也在鍛煉孩子的注意力和他的協調能力,就盡情地讓他去撕,因為我們一桶卷紙也才兩塊錢,讓他盡情地去撕。
那大一點的時候,我們可以跟他玩什么呢?
比方幼兒園,我們可以跟他玩記憶游戲,比方說買一副撲克牌。
已經上幼兒園的孩子,你先教會他去認1、2、3、4、5(現在網上有很多這樣的一些教程,重要的是父母每天要去安排),你給他3張牌,你教會他,比方說這個是7,這個是6,這個是3。
像朋友家孩子現在這個年齡階段,朋友經常會陪孩子去畫畫。
他自己去畫一些他白天的生活,或者是去畫一幅畫,去涂色。
這些,當在我們去陪伴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陪他去做,讓他去控制自己。
比方涂顏色的時候,不要涂到線外面等等,這些都能非常好地去訓練孩子的這樣一個靜態的注意力。
還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活動,比方說我們可以練習正話反說,這個是我經常推薦家長去玩的一個游戲。
正話反說,怎么玩呢?
根據孩子的年紀,比方說孩子剛剛三歲,或者剛剛學會說話的時候,你教他,從兩個字開始。
比方說水杯,正話反說怎么說呢?就是杯水。
再大一點,可以是三個字。
日常生活中,你看到任何東西都可以跟孩子玩這個游戲,孩子會很開心的。
那他要講出來,這個時候他就一定要集中注意力陪你玩。
比方說你跟他說:“窗簾”,“簾窗”。
你找三個字(那可能這三個字的,就是要到3、4歲),你跟他說:“電風扇”,他就得說:“扇風電。”
這些游戲,大家平時都可以自己去跟孩子們構思,每天有專注的時間陪他們去玩。
反復強調的是:孩子的注意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形成的,一定取決于我們每天的陪伴。
尤其是當孩子年幼的時候,我們要在陪伴過程中,就要植入這樣一種概念:我今天陪伴孩子的這些活動,有沒有有助于他注意力的一個發展?
再來講一些比較好玩的動態注意力。
因為我們剛剛開始的時候也講過,孩子的這種身體運動本身的儲備,身體硬件條件的儲備,平衡感的刺激,也對孩子未來的注意力,身體上的準備一定一定是有影響的。
之所以現在很多小學的孩子出現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跟大環境的改變有著密切密不可分的關系。
我們現在都只住在100多平的房子里面,我們很難去大自然中去奔跑,去攀爬,去觀察蟲,觀察鳥。
我們小時候沒有電視,那你的感統幾乎就是正常的。
但是現在很多孩子就是因為生活在城市里,電子產品的普及,生活、吃的局限,很多孩子是沒有機會接觸到、摸到或者是沉浸在大自然當中的。
動態注意力包括什么呢?
就是小的時候,也是分年齡的,我們提供的這種走線,每天你都一定要練習十幾分鐘。
還有一種就是比較專業的臥地推球,你讓孩子趴在地上去推球。
這個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去鍛煉他的脖子,但是這個一定要重復訓練才會有效果。
我們也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感統機構,因為我們自己可能不是那么專業。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大家也可以去看一下自己的身邊,有沒有這樣一些感統機構,可以幫助到孩子的平衡。
剛剛這些可能就是動手、動眼,那耳朵的游戲有什么呢?
我經常跟孩子玩的游戲,就是讓他注意聽我講,會給他講一些我小時候的故事。
比方說我跟他講: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
那這個時候,我就會問:“孩子,剛剛媽媽講的這句話當中有幾個一?”
或者是再大一點,問他:“我說了幾個和尚呀?提到了 “和尚” 這兩個字有幾處呀?”
這個時候,孩子就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去聽你講的這個故事,這個也是訓練孩子的聽力(就是耳朵),以后他上學要用耳朵很好的一個方式。
說了這么多,就是總結為一點:孩子的注意力是一個父母刻意訓練的行為,孩子注意力的能力是我們重復地在陪伴他的過程中,陪著他一起去訓練出來的。
每一天小小的累積,半個小時,包括跳繩,包括臥底推球,包括走線等等。
其實,方法不勝枚舉,關鍵是我們是不是一個有心的家長。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給孩子集中注意力訓練的三個方法。
注意力訓練的三大原則:
1、快樂訓練
2、給孩子創造一個優良的注意力環境
3、每天堅持刻意訓練,重復產生力量
快樂是做好所有事情的基礎。
注意力是一種能力,如果要訓練,快樂是前提。
我們不能逼著孩子去,比方說:“你在這里認真地寫半個小時的字”, 這樣是不可取的。
更多地需要家長們用心,把這份快樂融入到游戲當中,我們有每天專注陪伴他的時光,去安排這些類似活動。
再有,就是給孩子創造一個優良的注意力環境。
家里盡量保持 “電子產品只是一種工具” 這樣一個氛圍。
不要把孩子交給手機,交給電視。
如果你選擇把孩子交給手機,交給電視,未來等孩子長大之后,你勢必要花更多更多的時間去補回這些缺少陪伴的時光。
最后,最重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的注意力訓練也是有年齡限制的。
孩子的成長不可倒流,孩子的注意力訓練也不可倒流,孩子的注意力訓練越早越好。
也并不是說你某一天做這樣一件事情,孩子的注意力就好了。
一定是重復產生力量,包括動態的平衡運動,還有靜態的,他要使用他的身體的整體運動,手眼腦的運動等等這些結合,要重復地,每天都可以去安排時間。
因為不管我們有多忙,陪伴孩子的時間一定一定要有,不一定是說能夠24小時陪伴,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陪伴質量。
我覺得小寶寶們可能真的特別特別幸運,因為大家現在漸漸有了早教的意識了。
那早教是干嘛的呢?
它一定是通過早期的教育,去幫助孩子各種能力的形成,包括注意力。
最后總結一下,我想給大家傳導的知識:
第一點,我希望家長們(每一位爸爸媽媽),可以意識到、可以去思考:為什么現在的孩子注意力越來越不集中?他是受哪些環境的影響?
我們自己要在日常的陪伴中,刻意地去注意這些事項。
第二點,我們一起探討、分析為什么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四大因素。
這些對我們的日常陪伴都會有一些反思考。
最后,因為我希望這個分享帶給大家的是能夠可以實際操作的,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包括靜態的游戲和動態的游戲等等,大家就和自己的孩子玩起來吧。
育兒先育己,我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