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備耕春耕,以糧為綱的年代,作為農村、農業是重中之重。抓生產抓糧食是各級的主要任務,主要政績。
春節,這個傳統節日,村中多么熱鬧。家家戶戶貼上春聯,特別小朋友盼上過大年。
大年三十,家家戶戶宰雞宰鴨,村上宰上三二頭豬,各家各戶都買上幾斤肉。
生產隊上放塘捕魚,更熱鬧,年青人、小朋友滾入魚塘,魚兒嘩嘩躍出水面,人們哎喲…哎呀…陣陣喝彩。
家家戶戶分上幾斤魚,真的有魚有肉,家家戶戶吃上大餐,又一年了,多開心。還有的嫂嬸還整餅,水浸糕等等。
蕓雨阿明和一幫年輕人,還在一邊準備著節目,大年初一的活動,要熱鬧熱鬧一番。
藍球場建起來了,夜校辦起來了。有乒乓球桌、有圖書、有小說、有象棋、有撲克等籌。
購置這些東西,都是青年人上山斬文里竹兒,一束束一捆捆,人工背下山,賣給供銷社,得錢后買來的。
阿永阿林,阿貞,這些城市知青,由于交通不便,沒有回城與父母家人團聚,在這村中過上第一個春節。
這里沒有電燈,沒有影劇院,只有親身體驗,感受農村樸實的風土人情,他們在一起,這樣簡潔過大年了。
初一,全村放假,有個別家庭還習慣傳統的東西。哈哈,不吃魚肉,多數己不再講這些傳統的東西了,有肉吃不是更好。
初一大清早,家家戶戶煮飯,不再煮粥,吃過飯后,就自由去逛。有的嫂嬸拿來針線,補補褲子,哈哈,寓意來年富裕。
蕓雨阿明那些年青人,在夜校里,敲響了隆…隆隆…的鑼鼓聲,人們心情一片舒暢。
男男女女穿上整潔的衣服,特別小朋友穿上新衫新褲,跑來跑去,嘻嘻哈哈,歡天喜地。
夜校里,一幫女青年唱起歌,跳起舞。有捧著小說看的,有的看圖書,有的下象棋,玩撲克爭上游,各有所愛。
藍球場那邊,嘭嘭地響在藍板上,做著熱身運動。雙方隊員準備上場,來一場博奕。
天氣還寒冷著,上了年紀七八十歲的老人,雙手捂著火籠,有蹲著有坐著,抽著煙來觀看。四百來人的村子,人氣哄哄。
那個做吹哨?做裁判員?阿賢說,蕓雨來吧。蕓雨說不會呢,眾人說,哎呀,求哨子響,上來吹吧。
有的說,打手推人犯規,近身阻人前進,三步帶球跑,投籃三秒,遇上這些,吹響就是了。
蕓雨上場,咇…咇咇,雙方運動員上場。蕓雨捧著球,雙方運動員金睛火眼,將藍球往空中一拋,咇……你爭我奪……
阿賢投中二分,場外嘩嘩一陣掌聲。個個生龍猛虎,你追我趕,咇…阿永投中二分,又一陣陣掌聲,場外,加油…加油呼喊著。
看女將上場了,沒有統一運動服,都是各人隨意著的。個個年齡漂亮,臉面黑里透紅,從事農活的,那有白白凈凈。
插青阿貞阿珍幾個上場了,場外一片掌聲。蕓雨將哨子交給了啊明,讓他吹這場女子藍球賽。
女子打藍球,沒有男子那樣威猛,哨子一吹響,嘩,一窩蜂擁上去,你追我搶,幾個人搶一只球,沒有防守。
哈哈,場外一堂哄笑,快投藍呀,快呀,觀看的還著急跳起來,喝喊著。
啊…啊啊,阿清投入二分,哨子一響,場外傳來嘩嘩掌聲……
夜幕慢慢降臨,人們沉浸在歡聲笑語中,過著歡樂而祥和的新春佳節!
大年初二,初二開年這是這里的習慣,大清早吃過飯。生產隊里的哨子響起來,開工了。
哈哈,只有初一,那天放假休息一天,在集體生產正常不過了,這已成了慣例。
從而吹響了春耕生產的號角,備耕春耕,筑水放水入田。整秧田,浸谷種,一系列工作隨之開展。
每一沖垌,都蓋有一個糞棚,專門堆放干糞的。有從村中擔去的,有從半山腰擔下來,耕種靠這些肥料。
化肥尿素,是上級分配下來,數量極為有限,主要用在攻秧苗。秧苗茁壯,插下去才快生快長。
蕓雨和一些青年人去擔糞了,阿永阿林以及插隊姑娘一起去。到一個田頭上,擔草皮泥。
那是冬季,上山鏟的草皮,曬干后疊一小堆,然后放燃火,用手一塊塊疊起一大堆,讓其慢慢燃燒,隔二日還要翻看。這樣就作為一堆堆肥料了。
阿永這些城市中人,不知道那些是干啥用的?從山上挑下,走過小溪邊,再沿著田埂過田垌才到達這堆糞棚。
叔佰嫂嬸們,也叫阿永和姑娘們擔輕點,不要太重。蕓雨和村中年輕人差不多,擔不了太重。
有整秧盤的,有織籮筐的,有去整水溝的,有整筑田埂的…開春就做著這些工作。
清明前插完田,這是上級的號召,各村各垌也如此,你追我趕,誰也不愿落后。
掀起備耕春耕生產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