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努力成長為對黨和人民忠誠可靠、堪當時代重任的棟梁之才。文章強調,年輕干部健康成長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后繼有人。要錘煉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樹立不負人民的家國情懷,追求高尚純粹的思想境界,練就堪當重任的過硬本領,為黨和人民事業拼搏奉獻,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留下無悔的奮斗足跡。
共產黨人必須牢記,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共產黨員要“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
樹立正確政績觀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奮發有為、開拓進取,創造黨和人民滿意的政績。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艱險和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壓垮我們,任何敵人都沒能打倒我們,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是靠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奉獻而不斷鑄就的。”從“工作一分鐘、創業六十秒”的忘我付出,到探索法官員額制改革“該擔當時必須擔當”的堅定執著,勇于擔苦、擔難、擔重、擔險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著什么是對黨忠誠。實踐充分表明,那些響當當、硬邦邦的政績,歸根到底源于對黨忠誠,一心一意、一以貫之,表里如一、知行合一,源于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的務實行動。那些弄虛作假的“政績工程”,是黨性不強的表現,本質上是對黨不忠誠。
樹立正確政績觀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黨性堅強、摒棄私心雜念,才能保證政績觀不出偏差?!秉h性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說到底就是立場問題。共產黨人特別是領導干部都應該心胸開闊、志存高遠,始終心系黨、心系人民、心系國家,自覺堅持黨性原則。我們黨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
樹立正確政績觀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我們黨是為人民謀幸福、給人民辦事的,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黨性決定了中國共產黨人必須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謀劃推進工作,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凡是有利于黨和人民的事,必須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大膽地干、堅決地干。焦裕祿帶領干部群眾整治內澇、風沙、鹽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廖俊波常說“能在現場就不在會場”,以務實擔當作風為民造福、為民謀利。以百姓心為心,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才能干出群眾滿意的業績。什么樣的干部是為民造福的干部,什么樣的政績是為老百姓創造的,群眾心里有桿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