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友聚會,那些性格活潑、能說會道、見人主動招呼的孩子總能討人歡心。
而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孩子則常常受到冷落,甚至會被認為性格有問題。
在當今這個“社交至上”的大環境下,家有內向的孩子,家長普遍會更容易焦慮。擔心孩子在學校交不到朋友、受欺負;步入社會后吃虧,“混不開”……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的性格能夠活潑開朗、性格外向、討人喜愛。
可往往有一些孩子不愛說話,或者不善于交際,大家稱這類孩子為內向型孩子。
仿佛性格內向是個缺陷,不改變過來孩子的未來就不會太美好。
我們身邊總能聽到這樣的論調——“孩子外向活潑更有利于成長,孩子內向靦腆需要培養自信”。
我們對“內向”的誤解太大了。讓孩子活得更像自己,這才是教育最好的成功。
性格無好壞之分
我們常說的性格內向,在心理學上是氣質中指向性的一種,人有各種各樣的氣質,包括外向內向,而氣質絕大部分來源于遺傳的基因,是沒有好壞之分的。
艾森克個性問卷對典型的內向性格描述為:
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
保守,與人保持一定距離(除非摯友)。
傾向于做事有計劃,瞻前顧后,不憑一時沖動。
你看,這樣的描述很中肯,根本沒有好壞之說。我們要看到,內向的性格也有其優勢所在。
比如,內向的孩子內心世界更豐富,也更熱愛學習,因為他們會把精力分給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
比如,內向的孩子天生會獨處,無需你為他安排活動,他也有事可做,能做到有事心不慌,無事心不空;
比如,內向的孩子更懂得遵守規則,因為他們不想去做那個破壞規則而被眾人關注的人。
美國作家蘇珊·凱恩(Susan Cain)說:
“越給內向的孩子自由讓他做自己,他們就越能想出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法。”
也許他們不會成為振臂一呼的政治領袖,但他們或許可以稱霸學術界與智囊團。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同,有的喜歡交朋友,有的卻比較內向害羞,這是孩子的天性,家長千萬不要因為這個原因而責罵或強迫孩子。
內向和外向只是兩種不同的性格,并沒有高下之分。
一般來說,外向的孩子往往活潑好動、思維敏捷,接受新事物特別快,永遠都充滿著活力,但同時缺乏一些耐心和堅持,他們對待事情容易三分鐘熱度,沒法體驗深刻。
而內向的孩子雖然不怎么積極好動、反應遲緩、優柔寡斷,但是他們往往比較沉著、冷靜、細心、善于觀察細節。
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在順應天性的基礎上找到合適自己性格的生活方式。
實際上,不少當今的成功人士,都是大家眼中的“內向性格”,比如比爾蓋茨、喬布斯等等。
要區分孩子的內向是真是假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性格內向,其實只是自己的判定。比如孩子不是很合群,不會主動跟別人打招呼,或者總是很安靜不喜歡被關注,家長就認為孩子性格內向。
因為孩子不符合我們期待中的那個落落大方、活潑開朗的形象,我們就認為孩子內向,其實并不正確。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真正的內向有以下特征:
不主動和外界接觸,被動情況下,可能也只是應付一下;
不想和別人接觸,缺乏與人交往的興趣;
沒有迫切改變自己的愿望。
而假內向最典型的特點是:
迫切想改變自己,渴望與別人接觸、交流;
心理素質較差,伴有羞怯、緊張等,阻擋了他接觸外界。
另外,要區分外向者和內向者,其實還有一條很顯著的特征——能量來源,是內部還是外部?
外向者的能量來源于外部世界,如各種社交活動、朋友聚會、好玩的事物。
他們在與外部世界打交道的時候,會燃起極大的熱情,大腦會處于興奮狀態。他們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極大的興趣。
內向者的能量大多來自內心世界,如思考、觀念、情緒等。
他們更多的注意力在自己的思想上,非常重視自己的精神世界,擅長反省自己,容易沉醉在思緒中。
父母該如何應對內向型的孩子
孩子確實性格比較內向,千萬不要想著去改變他,而是接受他,要看到孩子身上的獨特之處,內向的孩子,也有自己擅長的領域。
另外我們還要幫助孩子做自己,只有當他能夠接受自己,他才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而不會陷入自卑,無法成長。
對于內向性格的孩子多表揚
孩子都喜歡自己的行為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贊揚,性格內向的孩子尤其需要。
與性格外向的孩子不同,他們需要的表揚應該是溫和的,不是大張旗鼓的,他們的臉皮薄,比較害羞。
引導內向性格的孩子多表達
溝通是人與人交往最好的方式,內向性格的孩子的表達能力不差,但不像外向性格的孩子爭著說話,他們比較被動,寧愿做聽眾。
家長需要察言觀色,給他們安全感,多加引導,那么他們也是樂于表達的。
不要催促內向性格的孩子做決定
內向性格的孩子屬于被動型的,不論是行為還是情緒的反應都會慢半拍。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家長們不要催促他過快做決定,他們需要時間想清楚,有充分的理由說服他才能做下決定,一味的催促他們也不會配合。
面對內向型的孩子 父母不要過于較真
內向性格的孩子都喜歡追求完美,事事都要求細致認真。如果太過于注重細節就會忽略大局。
這個時候家長們就不要過于較真,粗線條一些,使他們變得更加大氣,盡量別給他們鉆牛角尖的機會,以免他們更加敏感細膩、更加較真。
尊重孩子的社交習慣
內向性格的孩子往往是由于缺乏安全感,缺乏自尊和自信,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敢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同時,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社交習慣,讓他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要事事約束和限制他,這樣讓他變得更加膽怯。
熙桓心理
性格內向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與遺傳有關,但是更多是與后天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方法有關。
所以我們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不要急于求成,那樣反而沒有效果,適當的引導才是關鍵。
讓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你期待的樣子。外向也好,內向也好,發現孩子身上的獨特之處,因材施教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