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 ?人生最好的狀態是小滿
小滿,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此時北方麥氣尚未成熟,麥氣是麥子散發的香氣,正是“晴日暖風生麥氣,綠蔭幽草勝花時。”
——
小滿
有人說:滿足的狀態是剛剛好,幸福的狀態是比剛剛好再多一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辈粷M,則空留遺憾;過滿,則招致損失;小滿,才是最幸福的狀態。
此時的大千世界里,萬物生氣盎然,又從容不迫:麥粒飽滿水稻插,蠶結新繭桑葚熟,菜籽舂油苦菜秀,小滿,期待一場如約而至的雨水,谷物生發,順遂天時。
其實,夏天的這個時候,是最幸福的。
初夏,我們最懷念什么?
古人將四月前后的天氣稱為“麥天”,在北方的蒼茫大地里,四處都氤氳著麥子的將熟之氣。中原甘陜一帶,“晴日暖風生麥氣”,連著一陣悠長連綿的麥香,一片金黃的麥浪,古樸而又深沉,每一寸刀耕火種之地,都沉淀著無數祖父輩的汗水。
而在南方的小滿時節,雨水漸多,田水漸滿,泥巴裹腿,卻別有一番味道。五代后梁布袋和尚作有一《插秧歌》說:“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狈鸺抑?,飽醮禪意,卻又無不勾起了許多南方人家游水玩鬧的興致:
孩童時期,每到農歷四月中,天氣轉熱,生在河邊家的稚童,最愛聚在河里戲水打鬧,光著臀腚、敞著膀子,偶爾抱著大魚小蝦唱詠而歸,那黝黑的皮膚與河面的波粼在殘存的夕陽余暉里發出閃閃的金光?!?/p>
那時候的生活簡單充實,沒有空調手機,也能將悶熱的夏天過得心滿意足。
其實,我們懷念的,正是那些過去遺失的美好。
遍野苦菜秀
“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比绻f一首童謠可以把我們帶到回憶里,那么一種味道,就能讓我們在回憶里感懷。食苦菜,為小滿習俗,同時作為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如此一道菜,恰是充滿歷史厚重感的。
《周書》有云:“小滿之日苦菜秀?!睅缀醣椴既珖目嗖耍闪诉@個季節必吃的蔬菜?!侗静菥V目》說:“(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逼踩ニ臓I養價值之高不說,更為重要的是,它用以比附人生之艱,憶苦思甜。
如今,吃進嘴里的苦菜已是調味好的,清涼爽口,不再是往昔的苦飽滋味,于是苦日子便也在咀嚼中分明卻又不那么分明了。
有小滿,無大滿
何以如此?這是留給后人捉磨的一個謎語。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找到不同的跡底。當然也可以見怪不怪,不屑一顧。
我們愿意相信,有小滿而無大滿,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民族文化的一種表現,節氣,不僅僅是季節轉化的標志,更是對人生的一種提醒和啟示。
它啟發我們:莊稼有小滿,也會有大滿;人生卻只有小滿而無大滿——活著的時候,永遠不會有功德圓滿的那一天。面對人生,我們可以知足常樂,但成長、成熟,自我完善卻必須永不滿足。
就象自然界的夏季作物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收獲在即,而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好進入播種最忙的時候,故只能稱”芒種”而不能稱“大滿”。
“滿”與“不滿”,“小滿”與“大滿”,在形容農作物的時候,可以通用,但放在人身上,卻只有小,沒有滿,只有階段性的暫時的“滿”,永遠沒有百分之百、盡善盡美的圓滿。
人生最佳的狀態是小滿
二十四節氣中,大小對稱的節氣有兩對:大、小暑,大、小寒,惟有小滿節氣只有小滿而沒有大滿。是節氣的創立者的無意疏漏,還是另有深意?
不得而知,我們看到的是用芒種替代了一種更順理成章的名稱,既表達了成熟的含義,又避開了“大滿”的意思。
我們常嘆古人智慧之精,小滿節氣,不僅僅是季節轉化的標志,更是對人生的一種提醒和啟示,如此比喻,亦為巧妙。
古人云:“君子寧居無不居有,寧處缺不處完?!比巳糇詽M,便難有進步;若不滿,不過欲望過大,不懂知足常樂。
《菜根譚》道:“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爛漫酕醄,便成惡境矣。履盈滿者,宜思之?!彼疂M則溢,月盈則虧。這是自然之道,亦是人生至哲。
趁此大好初夏、小滿時節,檢視自身,以達小滿,做人,方不悔走這一遭快意人生。
遣興
(宋 )王之道
步屧隨兒輩,臨池得憑欄。
久陰東虹斷,小滿北風寒。
點水荷三疊,依墻竹數竿。
乍晴何所喜,云際遠山攢。
繅車
(宋)邵定
繅作繅車急急作,東家煮繭玉滿鑊,
西家捲絲雪滿籰。
汝家蠶遲猶未箔,小滿已過棗花落。
夏葉食多銀甕薄,待得女繅渠已著。
懶歸兒,聽禽言,一步落人后,百步輸人先。
秋風寒,衣衫單。
晨征
(宋)鞏豐
靜觀群動亦勞哉,豈獨吾為旅食催。
雞唱未圓天已曉,蛙鳴初散雨還來。
清和入序殊無暑,小滿先時政有雷。
酒賤茶饒新而熟,不妨乘興且徘徊。
歸田園四時樂春夏二首(其二)
(宋)歐陽修
南風原頭吹百草,草木叢深茅舍小。
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
老翁但喜歲年熟,餉婦安知時節好。
野棠梨密啼晚鶯,海石榴紅囀山鳥。
田家此樂知者誰?我獨知之歸不早。
乞身當及強健時,顧我蹉跎已衰老。
小滿
(近代)吳藕汀
白桐落盡破檐牙,
或恐年年梓樹花。
小滿田塍尋草藥,
農閑莫問動三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