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我的心,你會發現,你會訝異,你是我最壓抑最深處的秘密......”想必楊宗緯的這首《洋蔥》很多人都聽過,不僅歌聲好聽,而且歌詞中還透露出很多的人生哲理,沒錯,我們做事就應該有剝洋蔥的這種精神,一層一層一層的往里剝,然后我們就會發現最終的秘密,學習是這樣,工作也是如此。
有這樣一個人,他將剝洋蔥的理念鑲嵌在閱讀上自稱“洋蔥閱讀法”運用并且推廣,同時還以同名出版了《洋蔥閱讀法》這本書,以求讓更多的人,愛上閱讀,可以通過讀書獲得更多的知識。他從默默無聞到簡書一哥,僅僅用了六個月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讓未來現在就來》,他說閱讀改變了他,他希望幫助更多的人用閱讀改變現狀,他就是本書的作者——彭小六。
《洋蔥閱讀法》旨在運用輕松游戲化得閱讀模式帶領我們掌握閱讀的方法,學會“洋蔥閱讀法”之后,面對任何類型的書籍,我們都能夠想到本書的方法并且很好的運用,把一本書晦澀難懂的書籍,變成我們的良師益友。
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碎片閱讀、快速閱讀、主題閱讀等讓我們拿起來就能用的閱讀方法。下面就讓我們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洋蔥閱讀法”吧!
碎片閱讀
面對當今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每天的新聞、公眾號鋪天蓋地的向我們襲來,互聯網得發展既有利也有弊,很多人都說,“面對這么多紛繁復雜的知識,我們都學不到東西啊,我們需要大塊的整時間來學習新的知識。”但是很多學生和工作的人抽不出大塊的整塊時間來學習怎么辦?其實仔細想想我們每天的零碎時間加在一起也夠兩三個小時了,只不過我們把零碎的時間都用來和朋友聊天或者喝茶了。如果我們能將碎片的時間用來學習一些碎片化得知識也會有意想不到收獲。這時候,我們的六哥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方法,叫“碎片閱讀”。
那么什么是“閱片閱讀”呢?六哥給出的定義是:在碎片化的時間里,以自己碎片化理解的方式去學習碎片化的內容。時間是碎片化的,碎片化時間內對內容的理解也是碎片化的,學習的內容也是碎片化的。
我最近在飯團上參加了鼴鼠的土豆老師的寫作課,雖然我平時沒有太多的時間整塊的看里邊的內容,那我怎么辦呢?我利用上下課的十分鐘,去看一兩個話題,在一段時間內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反反復復的看了幾遍,反而要比我利用整塊的時間學習要效率高。可能我在每個話題中只記住了幾個核心的概念,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寫作課給我帶來的巨大收獲。
所以,碎片閱讀的核心就是提煉和重組,在碎片的時間,以碎片的理解提煉出碎片的內容,讓我們去理解消化,然后在進行整合重組,這樣我們就能在碎片化的時間內創造出自己的東西。
快速閱讀
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人說自己一年讀了幾百本書,起初我對這些人抱著懷疑的態度,直到我在《洋蔥閱讀法》上學到了快速閱讀,我才知道原來書應該這么讀才有價值。起初我閱讀的時候陷入過一個誤區,就是認為一本書我們必須要從頭讀到尾,然后用很快的速度讀完才有價值,但是這樣讀過后,我能記住的東西幾乎沒有。其實不然,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大巖俊之告訴我們: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占整本書的20%,這20%中最重要的僅有4%。同樣在《洋蔥閱讀法》中,六哥告訴我們說:快速閱讀的本質,就是以主人的心態迅速地讓書本告訴我們,它是干嘛的,它有什么價值,它值不值得我們耗費更多的精力去閱讀。想要從一本書中獲取知識,那就找出這本對你來說最重要的部分來讀,與其什么都記不住,倒不如我們學會取舍,讀書是這樣,生活也是一樣,我們要處處學會給我們自己的人生做“減法”。
顧名思義快速閱讀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獲取我們想要知道的內容。下面我們來說一下快速閱讀的五個步驟:提問、預習、掃讀、切重點、復習。
提問:讀書要有目的,我們需要通過提問來調動起我們興趣,讓大腦積極的參與閱讀。例如:我為什么要讀這本書?我能從書中得到什么?
預習:下面我們來開始跟書的第一次接觸,通過閱讀目錄和序言來大致了解這本書的結構和大致內容,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預習。
掃讀:掃讀就是我們第二次跟書的接觸,通過閱讀段落的開頭、結尾、圖表、粗體字、關鍵詞等具有代表性的內容來確定重點內容。
切重點:通過前兩個步驟,我們大致已經確定出了重點,然后通過反復閱讀和制作知識卡片,我們基本上就能掌握這部分重點了。
復習:最后一步就是復習了,我們需要嘗試著運用一些工具來將所學的知識更好的運用。例如:印象筆記、知識卡片等。從“知道”到“會用”我們需要用“復習”這一步來突破。
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對于我們來說,是提升最快的,同時也是最費時間的,前面講過的碎片閱讀、和快速閱讀雖然可以讓我們快速獲取到知識,但是存在著兩個缺點:
一、碎片閱讀效率太低
二、快速閱讀了解不深入
不過不用擔心,這些問題主題閱讀都會幫你解決。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書籍式主題閱讀”。例如:我想學習如何閱讀,我就會抽出一段時間來獲取關于“閱讀”基礎的認知,也就是先弄清楚閱讀的基本概念。之后再把跟“閱讀”相關的內容和書籍整理成一個整體,再去進行主題閱讀。
進行主題閱讀第一個步驟:建立感性認知
那么什么是感性認知呢?感性認知就是泛泛的了解,即了解某個“主題”是什么,對某個主題的基本概念有一個了解,建立了認知框架后,再來看這個“主題”時,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的知道內容大概分幾個部分了。
第二個步驟:建立書單
現在互聯網這么發達,我們可以借助及豆瓣、百度、簡書等大的平臺來收集某個“主題”的書單,例如:想了解“閱讀”這個主題,我們就可以到簡書上搜索“閱讀”這兩個關鍵字,我們就可以得到很多大咖給我們推薦的書單。當然,我們大家也可以自己嘗試著建立書單,這樣我們在某個主題下才能更深入的了解。
六哥在《洋蔥閱讀法》中教會了我們可以閱讀任何書籍的碎片閱讀、快速閱讀、主題閱讀三種閱讀法。閱讀的能力不僅是局限于閱讀書籍能力的提高同時提高的還有我們的理解力,只要我們掌握好了閱讀方法,我們在生活中的各個地方,都能游刃有余。我相信我們只要去做我們就會有收獲,不做就然并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