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一次翻開李鎮西老師所著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時,首先大致瀏覽了目錄,我驚訝于整本書是李老師記錄他和學生們之間的“愛”。然而當我讀完這本書后,我非常認同這是一本成功的“實例教育學”這一觀點,我們一直以來提倡素質教育,而且每一位老師都知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李老師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后進學生”的轉化,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對“心理教育”的嘗試,對“有效德育”的探索,一一為我們真實的展現出來了。
? ? ? ? 我震撼于書中李老師對學生的愛,但是李老師并不這樣認為,他反而認為是學生對他好,而他必須“還債”,從中我看到李老師對學生的愛是時刻把學生當朋友,以感情為紐帶,讓學生體會到你在關心他、愛護他。當然,李老師認為,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在愛心的背后是對學生嚴格的要求,必要時還要有一定的懲罰。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李老師的諸多以愛育愛教學原則:平等原則、差異原則、發展性原則、激勵原則、無錯原則、交互原則等,都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
? ? ? ? 引言中李老師提到,他的啟蒙者是蘇霍姆林斯基。李老師認為,蘇霍姆林斯基全部理論的基石無非就是: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幸福的人!他說,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給予學生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李老師在隨后的日子里發現自己的想法與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有許多共通之處,他也從中受到了眾多啟迪。兩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和我們的新教育所提倡的“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不謀而合,我們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著那明亮的地方,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