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讀客七碗茶(修改版)
曾國藩,晚清“中興第一名臣”,甚至有人把他稱為“第一完人”、“圣人”等,種種稱謂,都說明了曾國藩做人做事的成功。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基本上屬于無名之輩,科舉考試多次落榜,年近30歲才中了進士,還是個三甲同進士。他的天賦并不超群絕倫,大多是在逆境中前行,但是卻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三不朽。
他一生修身養性,共有十三套學問,其中的《曾國藩家書》記錄了他一生的修身、齊家、從政的重要思想,內容易懂、思想深刻,值得我們學習。曾國藩還留下了許多的人生感悟以及為人處世的格言警句。
有這樣一幅對聯,是曾國藩當年贈給朋友的,對聯只有16個字,卻包含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只要讀懂半句,人生就能夠一帆風順。這幅對聯就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世間所有的事情,大抵都可以分為兩步走,第一步是計劃,第二步是實施。
古人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思考問題一定要有全局意識,一定要看到未來。做事既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同時又有處理事物細節的能力。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然而大處著眼必須要與小處著手配合,老子說,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
如何計劃謀劃一件事?曾國藩告訴我們應該“大處著眼”。大處著眼,是一個人的眼界,是一個人的心境。“志當存高遠”,做一件事,應該有著高遠的志向,有著超遠的規劃,有著開闊的視野。小到一件事,大到整個人生,都要有大局觀。大處是戰略,小處是戰術,古今成大事者,缺一不可,再大的事,都必須從小處著手,這樣才能避免空談和眼高手低。
定下目標,做好計劃,如何去做一件事?從小處著手。實踐出真知,做事謹記切勿眼高手低。既然制定了目標,謀劃了方案,就要逐步去實施方案、實現目標。小處著手,是一個人的態度,一個人的品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無論多么遠大的目標,都要靠著雙手雙腳去實現。
腳踏實地。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人生亦是如此,眼高手低者夸夸其談,眼低手高者難成大器。只有明確了人生目標,端正了人生態度,理想付諸于行動,方能成就一番事業。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告訴我們做事的人生哲理。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人是一種動物,是一種有思想的高級動物。或是群居,或是獨處。
出門在外,工作辦事,如何和大家相處?曾國藩告誡我們群居守口。俗話說,沉默是金,言多必失。這些哲理,并不是告訴我們閉口不言,而是告訴我們在說任何話之前,都要深思熟慮,斟酌再三,能不說的盡量不去說,能不發表意見和觀點,就盡量不發表。
清朝宰相張廷玉,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倒,他的生存哲學就是八個字:”萬言萬當,不如一默。“意思就是說,就算你說的話十分合適、萬般正確,但是一旦說出了口,就覆水難收,所以不如不說。張廷玉就是靠著八字真言,最終配享“太廟“,成為清朝唯一獲此殊榮的漢人。
慎獨。
儒家經典著作《大學》中說道:“故君子必慎獨也。“在《中庸》、《禮記》等著作中,也都有說到“慎獨”二字。“慎獨”,顧名思義,是說一個人在閑居獨處的時候,也要謹慎行事,遵守道德準則和社會規則。曾國藩說的“獨居守心”,表達了就是“慎獨”。
慎獨,就是修身和修心,越是一個人的時候,越要表里如一。曾國藩告誡他的子女晚輩“慎獨則心泰”,只有做到慎獨,才能心安。做人不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做事不能當面一套,背地一套。韓愈說“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內不愧心”,君子當如此。
守口、守身、守心,慎思、慎言、慎行。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心底有規矩和準繩,行事有準則和道德,如此做人方能圓滿。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告訴我們做人的人生哲理。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簡簡單單的十六個字,是曾國藩對歷代前人思想的總結和凝練,也是他自己做事做人的準則和原則,更是對我們的一種告誡和勸導。人生也是如此,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慎思篤行、知行合一。如此,便可事業順利,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