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沒有好樣想過,如果有一天自己死了,那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人到底是一個裝載著靈魂的容器,還是生命的全部,肉身死亡以后我們的意識會不會消失,要是沒有消失那我們應(yīng)該以什么樣的形態(tài)存在呢?
如今的社會逐漸步入老齡化,老人的晚年生活越來越空虛乏味,用電影里的一句臺詞形容我們這個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一將終成萬骨枯,我們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掙錢,有多少人真正想過應(yīng)該如何正確面對死亡。
“人死如燈滅”是國人慣有的想法,卻不知道死后究竟是怎樣的世界,死了真的是一了百了嗎?近日,一則消息震驚了不少人。一位植物人畫家醒來畫出死后的世界,首度揭秘死亡世界,不禁讓人感嘆,“難道死后真的有另一個奇幻的世界等著我們。
人是一種相當依賴精神的生物,當人“瀕死”時,一道微弱的白光就可以讓死亡變得不那么可怕。人死的時候,整個一生都將被重新評價,這種評價完全不依賴于你是否腰纏萬貫,身份地位是否顯赫,而僅僅取決于在你一生里與他人分享的愛和溫暖有多少。
不管多么長壽,人注定還是要死的。在這方面,與人的老化有著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 大家的身體是由大約60萬億個細胞構(gòu)成的。通過復制舊細胞制造新細胞,并進行新舊細胞的更換,身體不斷地成長。對此加以控制的是存在于各個細胞內(nèi)的遺傳基因。不過,上了年紀之后,制造新細胞的能力會逐漸減弱,舊細胞則會增加。這就是老化的原因。老化加劇的話,皺紋會增加,牙齒會脫落,變得容易得病,身體的功能停滯,不久就會死亡。
萬事萬物都是一個循環(huán),從宇宙的循環(huán)運轉(zhuǎn)到四季往復,生物的生老病死。世界上似乎沒有任何一樣不重復的事物。我相信地球在重復很久以前曾滅亡的文明。地球只是宇宙中微小的一部分,而宇宙又是什么的一部分呢?或許宇宙的存在只是某個思想,思想造就了宇宙,而宇宙造就了思想...又是一個循環(huán)。
死,只是循環(huán)過程的一部分,將造就新的生...人所能做的,只是順應(yīng)規(guī)律,順應(yīng)自然。
人從兒童到少年,青年,中年最后進入老年,這是不了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人在老年以前,各器官的功能健全,運轉(zhuǎn)較為正常。但進如老年以后,身體的各個器官由于長年不停地工作,功能已不如以前,抵抗力也下降,這時得病的機會就較以前增多了。人體的重要器官得了病不容易治好。就會提前結(jié)束我們的生命;其它器官得的病,也常危及到我們的生命。雖然科技,醫(yī)療事業(yè)在當今社會發(fā)展很迅速,但癌癥這個魔鬼仍無人制服。
人體就像一臺機器,經(jīng)正常的磨損到一定的時間也會報廢;意外的事故也會使人受損。無論從理論 還是實踐上來說,人都不可能長生不老。
但人也能適當延長自己的壽命,比如經(jīng)常鍛煉,保持精神愉快等。
人生在世只是寄居,死后等待那最終的審判,義人會復活并永遠活著,惡人會再死并永遠死著。但無論是最后的生還是最后的死,你總是存在著。
相信大家對于死亡的危機感又加深了一層。面對死亡,就是要好好的活著,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的結(jié)局,我們索性讓它的過程變得更加美好。很多時候,人都會覺得活著是件艱辛的事情,很痛苦,但是人就是這樣。人有你想象不到的善,也有你想象不到的惡,更有你想象不到的對生命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