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端午節快樂”,逐漸變成了“端午節安康”,有時候你興沖沖地給某個朋友發一句端午節快樂,對方卻冷冰冰的回你一句,端午節不能說快樂,要說“端午節安康”。
我相信很多正常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感到如鯁在喉,似乎是哪里出了問題,但又不知該如何表達。
其實大約在2015年之前,端午節快樂還是一句常見的祝福語,放假三天,上班疲憊的人們總算可以休息一下,互祝快樂,這本就是一件非常正常、非常美好的事兒。
但幺蛾子很快就來了,一個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非遺專家楊廣宇教授突然跳出來,聲稱端午節是祭祀日,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所以不能互??鞓?,要說安康才對。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于拜祭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后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偟膩碚f,端午節起源于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于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中國人過端午節,并非始于屈原投江,而是屈原大夫恰好選擇在端午節這一天投汨羅江,人們感念他為國為民的無私無畏精神,才在后來的端午節順便紀念屈原。所以那些說什么,屈原投江日,不能祝??鞓返恼f法,根本站不住腳。
之所以傳出所謂的安康說法,只不過是因為在中國古代,五月被認為是毒月,五月初五這一天這是毒日,暑氣上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毒齊出。所謂五毒,不僅身有劇毒,還偏偏形貌丑陋,看著就很邪惡。而且除了這些自然的毒物,端午時分,更是傳說中邪靈作祟之時,鬼魅并出,為害人間。
所以古人才在這個毒月毒日,飲雄黃酒、佩香囊、掛艾草、包粽子、賽龍舟、綁彩繩,所有這些活動,都是圍繞辟邪這一主題行事的。說白了,端午節即使在誕生之初,也無非是一個全民重視衛生、防疫的日子,根本和祭祀毫無關系。
即使你翻遍古書,也尋不到“端午節安康”這種說法,端午節快樂固然是現代詞匯,但所謂安康,也同樣是后人的杜撰,真的沒必要厚此薄彼,捧一踩一。
一言以蔽之,端午節就是一個不分貧賤富貴,全民行樂的佳節。
唐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張敖《新集吉兇書儀》中有《端午相迎書》:喜逢嘉節,端午良辰,獻續同歡,傳自荊楚。但慚羈泊,何可申懷,空備團粽,幸請光臨。不僅活動豐富,且有文人雅趣伴隨其中,十分優雅浪漫。
宋代婉約派著名詩人晏殊的端午詞寫道:雕盤分楚粽,重重團扇畫秦娥。宮闈百福逢嘉序,萬戶千門喜氣多。足以證明古人的端午節是非常歡天喜地的,祝福快樂沒有任何問題。
到了明朝,端午節這天,皇帝會宴請眾大臣,然后一起觀看武人走馬射柳,或者到皇城西苑看宦官賽龍舟,通過欣賞南北民俗昭示天下共主的氣度。
而且明代的普通百姓在這一天也同樣忙碌,他們會進行一項節令活動——抓蛤蟆。
這一習俗起源非常古老,東漢崔寔《四民月令》中寫道:五月五日,取蟾蜍,可合惡疽瘡。
明代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提到了抓蛤蟆:四月食之最美,五月漸老,可采入藥。
因此,在端午節抓蛤蟆,是我國自古以來的風俗之一,既傳承了五月五毒日傳說,也符合中醫傳統。可以說是個全民參與的樂事。
端午節本身就不是一個哀傷的日子,國家設立這一節日的初衷,就是希望人民在假期追求自己快樂的生活,我們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阻礙人民傳承這種快樂。
如果在佳節來臨之際,互相祝福都要小心翼翼,生怕說錯了話,看場龍舟賽都要氣氛凝重,那投汨羅江的屈原、被扔下錢塘江的伍子胥、為父沉入江底的曹娥可能都要氣的再跳一次。
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節日的內涵也在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無論端午節過去曾經代表什么,在新中國的今天,它就是一個放假三天的美好節日,沒必要去故紙堆里搜腸刮肚,找出貌似“正確”的說法。
糾正別人“安康”,無非是想彰顯自己“有文化”,但事實上,這恰恰暴露了自己的無知。
這份壓抑是自找的。
其實我們可以看看其他的節日,真的就可以快樂嗎?
國際兒童節:二戰期間,捷克發生了一次針對兒童的大屠殺——利迪策慘案。1942年6月10日,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嬰兒,并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而集中營的苦難生活,很快就逼死了所有的兒童。就這樣,后來為了紀念這次大屠殺,才有了六一兒童節。
情人節:公元270年——羅馬圣教徒瓦倫丁被處死,此日被后人定為“情人節”。
五一勞動節:1886年5月3日芝加哥政府出動警察進行鎮壓工人罷工,開槍打死兩人,事態擴大,5月4日罷工工人在干草市場廣場舉行抗議,由于不明身份者向警察投擲炸彈,最終警察開槍,先后共有4位工人、7位警察死亡,史稱“干草市場暴亂”(Haymarket Riot)或“干草市場屠殺”(Haymarket Massacre)。在隨后的宣判中有8位無政府主義者以謀殺罪被起訴,4位無政府主義者被絞死,1位在牢中自殺。后為了紀念偉大的工人運動,才把這一天定為勞動節。
如果要追溯,很多節日都有一段悲傷的歷史,但這并不是我們追求幸福生活的阻礙。前人的付出,正是為了未來的快樂生活。如果今人總是糾結于過去的不幸,那么不僅辜負了前人的努力,也錯誤地理解了節日的意義。
其實說到這里,基本上,我想說的話,也都說完了,但當今的網絡社會,永遠不缺少杠精和噴子,那么我再拿出最后一個論證。
我想對那些仍然執著于端午節安康的人說一句,你還記得自己的生日嗎?那可是您母親的受難日,您的媽媽冒著生命危險把你生下來,您怎么能快樂呢?
其實,端午節無論是祝福快樂也好,安康也好,無非是表達了一種惦念和美好的祝愿。
祝福你快樂,無非是心里掛念著你。
大家千萬別吹毛求疵。
盡管現在端午假期已然過半,但我還想在此真心地祝福大家:
端午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