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網絡”,想起了著名詩人北島的那首只有一個字的詩《人生》(或者稱《生活》):網。我們生活在彼此相連的網絡之中,自然網絡、人與人之間的社會網絡,以及如今社會無處不在的信息網絡等。
《未來連接:從古登堡到谷歌的網絡革命》的作者湯姆?惠勒如此寫道:“人類因網絡而生:連接我們的網絡,定義了我們是誰。”
保守的人哀嘆人心不古,激進的人試圖顛覆過去。然而,我們看到新科技、新思潮顛覆一切的力量,其實是由過去一次次量變的積累而成的質變。
湯姆?惠勒曾出任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主席,又創辦過多家提供通信服務的公司,他以親歷者的身份,從專業的角度為我們講述網絡變革史上發生過的故事,有耳熟能詳的傳奇,也有鮮為人知的史實。
五百年滄海桑田,信息網絡歷經五百年變遷,卻連接著人類全部的過去和未來。對于人類的全部歷史來說,五百年不長,好比《清明上河圖》,展現的也就是歷史長河里的一瞬。然而,放大畫面仔細去看,人事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多不勝數。我選了其中的三則來品讀。
01約翰內斯?古登堡:無意中撬動信息網絡支點的人
古登堡的全名為約翰內斯?根斯弗萊施?古登堡,出生于德國美因茨的金匠之家,他跟隨父親冶煉金屬的技藝,也熱衷商業活動。
他會走上研究印刷術這條路也是源于一次失敗的創業。但是,對于每一個成功人士來說,失敗只不過是一次還未成功的經歷。
古登堡和他的合伙人最初的計劃是制作曲面鏡賣給天主教的信眾,不幸的是,黑死病的爆發導致他們的計劃失敗。但是,古登堡沒有停止探索之路,經過十多年的反復試錯和實驗,他使得活字印刷術不斷臻于完美,成功地用印刷機印出了理想的成品。他并不滿足,想要建立一座豐碑,也就是后世所說的“古登堡圣經”。最后,他成功了,但也因此負債累累,不得不把成功轉讓給他人。
不去論古登堡的個人得失,正如湯姆?惠勒所說,“仿佛一個支點,撬動了歷史”,“正是因為他讓人類的探索網絡化”,“古登堡的發明不僅帶我們走到了今天,它還是把我們推向明天的驅動力。”
02林肯:積極擁抱新技術的平民總統
在林肯還沒有成為總統前,身為律師的他參與過一場官司。在鐵路以不可阻擋之勢大肆擴展的過程中,與原有的既得利益者發生了巨大的摩擦。其中,鐵路公司在密西西比河上修建了鐵路橋,1856年5月6日完工的羅克島大橋,連接了伊利諾伊州的羅克島和艾奧瓦州的達文波特。兩天后,這座被稱為工程奇跡的大橋卻被“埃菲?阿夫頓號”蒸汽船撞毀了部分橋身。
這是一次有預謀的撞擊,其背后是水路與鐵路利益集團之間的爭斗。“埃菲?阿夫頓號”船主人把羅克島大橋主人告上了法庭,后者聘請了亞伯拉罕?林肯擔任他們的首席律師。
當時,公眾的反對情緒很強烈,導致陪審團陷入僵局,正是這一僵局使得大橋方獲勝。后來爆發的南北戰爭也是新舊力量的較量。林肯就是在戰爭的硝煙中入主白宮的。
不論是在競選期間,還是在后來的執政時期,林肯都積極利用新技術。他的演講通過電報迅速地傳播全國,他和他的思想理念被成功地介紹給了全美國人。在南北戰爭的關鍵時刻,也是他利用電報直接向位于一線的軍隊將領發出指令,從而扭轉了整個戰爭的局勢。
林肯告誡說:“面對新情勢,我們要運用新思維。”長江后浪推前浪,正是一個又一個的后浪把我們的技術文明不斷地推向新的高度。
03西奧多?維爾:因“維爾干的蠢事”而成事,因“維爾的紀念碑”而敗事
我國歷史上的一代帥將韓信能成為劉邦的左臂右膀,離不開蕭何的賞識和大力推薦,而功成名就后的韓信被呂后所殺,也與蕭何的計謀有關。因此留下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
AT&T(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的興盛與落敗也與一個人有著莫大的關系,這個人是西奧多?維爾。
AT&T前身是貝爾電話公司,1878年,維爾出任剛剛成立一年的貝爾電話公司。面對巨頭西聯電報公司來勢洶洶的進攻搶掠,維爾帶領著他的小團隊成功地捍衛了貝爾專利權,逼退了西聯電報公司,達成了和解。
維爾提出了一個愿景,“我們提議將不同的城市連接起來……搭建一個大型電話系統。”為此,他以個人名義成立了一個新公司來逐步落實這個愿景,第一個目標就是在波士頓和普羅維登斯之間修建一條電話線。此舉在當時被嘲笑為“維爾干的蠢事”。最后的事實卻證明,這是一個無人能及的大功勞。
中途,維爾因發展戰略與管理層爭執不斷而離開了,20年后,又被隆重地請回公司,此時,公司已更名為美國電報電話公司。再無阻礙的維爾大力推行他的“同一政策、同一系統、普遍服務”的愿景,成功地讓AT&T坐上了壟斷者的地位。“世界上最偉大的通信網絡”被視為維爾的紀念碑。
他們很清楚,要維持壟斷地位,必須得不斷創新,同時,他們又要維護既有的市場地位。雖然他們網羅了許多頂尖的人才,卻是一個行動緩慢的巨獸,“AT&T是狂熱的創新推動者,同時也是遲鈍的創新采納者。”
俗話說“破而后立,不破不立”,從零開始新建一座大樓要比顛覆一座已有的城堡再建新城更容易。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寫在最后
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呢?湯姆?惠勒說:“我們跨坐于地球歷史上最強大、最普遍的平臺之上,它結合了價格低廉、與日俱增的計算能力和無處不在的數字互聯。”
不管現在處于怎樣的時代,其實都逃脫不了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頭所下的結論: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
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
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
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不管你愿不愿意,我們都得被時代的潮流裹挾著前進。那就讓我們擁抱當下,看見積極的一面,努力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