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蘭后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并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的繪畫藝術。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與《麥田群鴉》等,現已躋身于全球最具名望與昂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終因精神疾病的困擾,在美麗的法國瓦茲河畔結束了他37歲年輕的生命。
直到大約27歲時,梵高才開始了他的繪畫生涯。在生前的最后十年間,他創作了超過二千幅畫,包括約900幅油畫和1100幅素描。
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梵高藏品中有兩幅他早期的油畫作品,《削土豆的人》和《火爐旁煮飯的農婦》。這兩幅作品都是他于1885年生活在荷蘭紐南時創作的。在紐南期間,梵高的常用的色系是昏暗的大地色調,尤其喜愛深褐色,但卻不見任何在他后來的知名畫作中,鮮明生動印象派畫風的痕跡。
削土豆的人(The Potato Peeler)
簡介:《削土豆的人》創作于梵高離開荷蘭前往法國的前一年,1885年的2至3月。這幅畫有著深沉的基調,粗糙的筆觸和塊狀的繪圖,這些都是梵高在紐南時期典型的繪畫特色。而他對農民題材的專研到1885年完成他的第一個重要作品《吃土豆的人》(收藏于梵高博物館,阿姆斯特丹)時到達頂峰。
火爐旁煮飯的農婦(Peasant Woman Cooking by a Fireplace)
簡介:《火爐旁煮飯的農婦》作于1885年晚春時的紐南,當時他剛完成現在被視為他第一幅代表作的《吃土豆的人》,相同的暗色調,令畫家想起“綠色的湯”和“沾滿灰塵的馬鈴薯”。梵高“確信從長遠來看,展現農民的粗陋的生活要比一貫表現他們的可愛能產生更好的效果…如果從這些繪畫中能聞到培根、煙和土豆的蒸汽味,那就對了,就好比在馬廄中聞到馬糞味,那太好了,那就是馬廄該有的味道。”
1883年到1885年,梵高居住在父親供職的教堂所在地紐南。紐南的兩年可以視為他早期繪畫學習訓練階段,在這段時間梵高完全埋首于苦練素描技巧,完成了大量的油畫和寫生。他這一時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蘭現實主義畫風的影響,暗褐的色調,深沉的畫面,明暗對比的應用,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這也表現出梵高很強的農民情結。在紐南時期的肖像習作也使梵高學會了構圖,自此其肖像畫創作變得成熟。他喜愛鄉村題材是受到“精神導師”米勒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內心深處對鄉間生活的向往,對淳樸農民的尊敬和對誠實勞動的贊美。
這幅《吃土豆的人》是梵高接觸印象派之前的最重要的作品,為了更好地完成畫作,他曾練習了許多農夫、農婦的肖像,房屋及人體的素描,以及瓶子與水壺的靜物畫等等,這些均是對此畫的習作。這幅畫的畫面雖略顯粗野,但結構卻十分緊密;以圍聚的人物為中心,對形體加以把握,力求真實表現農民的現實生活。為了追求這種意境,在這幅畫中,梵高選用了灰暗濃厚的色調,以此體現家境的寒苦。他又以蒼勁的筆觸,刻畫人物布滿皺紋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軀體。桌上懸掛的油燈構成畫面的焦點,昏黃的燈光灑在農民憔悴的面容上。背景敷色稀薄淺淡,反襯出前景中的人物形象。以此看出,梵高意圖表現在光的映射下,幾種色調變化的效果。
梵高的家鄉荷蘭布拉班特省素來以織布聞名,但到了19世紀末因為紡織工業化的影響,傳統的手工織布業受到很大沖擊,已經逐漸衰落。早在1883年年末到1884年間,梵高在紐南創作了“織布工”系列,他著迷于手工藝人和手工織布機這個題材,傾注了對工業化革命前那種傳統生活方式的懷念與贊美。
與之前以織布工為題材的作品相比,這幅《吃土豆的人》的明顯不同在于人物成了主角。梵高在這幅畫中加入了自己的主觀情感,不再拘泥于寫實主義的“冷靜旁觀”。一家人身處如此貧苦的生活環境,卻是那樣的安詳和平靜,令觀者對人生、對命運產生無限的感慨。梵高說:“我要努力學會的,不是畫一個比例正確的頭像,而是畫出生動的表情。簡單地說,不是描摹沒有生命的東西,而是畫鮮活的生活。”
這幅畫是梵高在紐南時期的最佳杰作,也是畫家自認為其時最好的作品。同一題材,他也畫了其他幾個版本,但這個版本無疑是最好的。
《吃土豆的人》充分反映了梵高的悲憫之情。他選擇畫那些農民,主要是因為他發現自己與這些貧窮勞動者之間,有某種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共鳴。他在給其弟弟提奧的信中寫道:“我想強調,這些在燈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們這雙伸向盤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這幅作品描述的是體力勞動者,以及他們怎樣老老實實地自食其力。”梵高早期的繪畫,都是描述中下階層的小人物,描述他們的艱辛生活、他們衣食的匱乏與工作的辛勞、他們的愁與病,與絕望中的禱告。
梵高的畫跟當時的主流比,并不唯美。印象派是繪畫史上相當「科學」的繪畫,因為他們用原色交織,企圖捕捉室外變化多端的光影,這是需要很多對顏色與光的研究的。印象派相信他們的繪畫最貼近“真實”。但梵高說,真正的真實不只存在于外在世界,更存在于心靈,不呈現心靈,只能說是捕捉到外在世界的真實,并不是整體世界的全貌。就因為這樣梵高才會被稱為「表現主義-真實描述自己的心靈世界」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