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醴陵--茶陵--株洲縣。
時間:兩天,7月17日-7月18日
人員:昊姐,昉哥,熙哥,me
? ? ? ? 7月17日,頭伏的第一天,白日當空,驕陽似火,就在大家都忙著尋找避暑勝地時,我們踏上了為期兩天的戶外考察之旅。
? ? ? 第一天 第一站--醴陵窯
? ? ? ? 醴陵窯位于醴陵溈山村,在司長熙哥和領航員昉哥的完美配合下,一行四人終于在中午12點前到達目的地,與當地窯址管理人員取得聯系后,先去了醴陵窯,因為其正在整體修繕,此處并沒有對外開放,需有專人開門才能進去。整個建筑位于路邊,不遠處有一個古塔作為路標,建筑為石基,夯土墻,木構屋頂組成,主要為瓷器生產,倉儲,辦公等建筑功能。一推門進去就看見土、磚材料傾斜砌筑的窯址,那一個個沿地勢傾斜排列的窯口,仿佛看到百年前熊熊烈火和瓷器的微光在熠熠生輝…
第二站千年窯村
? ? ? 醴陵窯所在的溈山村被譽為千年窯村,現存有100多棟古民宅,基本也是石基,木骨泥墻,木屋架結構。
? ? ?
第三站,溫家/潘家老屋
? ? ? 午飯后,一路在鄉間小路上尋找老屋方向,在距離目標1.6公里處遇到了山體滑坡,車是開不過去了,索性下車步行,大家拿好防曬裝備,沿著長滿雜草的羊腸小道蛇形前進,一路上只覺田水沸如湯,背汗濕如潑,幾次峰回路轉后,終于看到了掩映在重重樹影下的老屋。
第四站? 茶陵虎踞鎮陳家大屋
? ? ? 告別醴陵,我們一路南下去往茶陵,虎踞鎮的陳家大屋為清代民宅,六進多天井格局,48間房,建筑結構為石基,磚墻,木梁,木樓板,木屋架。在與當地陳姓后人聊天中得知,祖上因有六個兒子,所以建有六進,現在整體保護,但未經過完整修繕,因資金原因,正在進行的修繕已停止,現已無人居住。夕陽的余暉肆意潑灑在陳家大屋的山墻上,斑駁的樹影為磚墻添上迷離色彩,天井里茵茵的綠苔,雀替上隨風的蛛網似乎都在為我們訴說著老屋的陳年往事……
? ? ? 一路暑熱一路歡,四人考察組充分發揮了建筑學專業一貫的吃苦耐勞精神,在三伏天順利完成了第一天的考察任務,獲得了完整的實地體驗,同時也要感謝株洲市文物局席局長和茶陵縣楊縣長提供的支持與協助!!!希望明天的考察有更多的收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