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參加統編教材四、五、六年級的教材培訓,就教材中的“老”課文該如何使用,如何緊緊圍繞教材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這兩個方面來設計一節課,來自市實驗小學的宋素君老師給大家“上了一課”,無論是教案的設計還是傳達的教學思想,都讓下面聽課的老師耳目一新。
宋老師執教的是《盤古開天地》,這是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神話故事,宋老師緊緊抓住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設計了兩個學習目標:
? ? 課堂的前半節課就緊緊圍繞第一個學習目標展開學習,用自學、小組探究等學習方式從文中圈出詞句,談感悟,想象畫面。第一個目標完成之后,又開展第二個目標的學習,第二個目標是結合文中插圖、表示時間順序和圈畫的關鍵詞句,說清楚盤古開天地的神奇過程。兩個學習目標都緊緊圍繞本單元篇章頁提示的要迖成的語文要素來設計。
反思:
回顧這節課,我覺得可以用這幾個詞語概括:質樸、扎實、高效。老師的鋪墊語似乎不多,但句句都很精煉,恰到好處,學生的發言卻精彩紛呈,每個學生的著眼處都有所不同,學生的語文能力在這一節課得到生長。
一、簡單而不簡約的語文課堂。這節課無論是開頭的回顧導入,還是達成兩個目標的研讀、體會過程,設計得很簡單,老師沒有復雜的分析,就是領著學生找一找文中感覺很“神奇”的詞句,想象畫面,談一談自己的體會,注重學生的個人感悟的表達,這個目標看似簡單,但是問題卻不“小”,首先文中能夠體現神奇的地方,不止一處,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體驗來“悟”,有深有淺,老師適時給予引導,讓這個環節的目標達成非常的飽滿,第二個目標也是,借助文中有效的媒介來介紹自己認為神奇的部分(起因、經過、結果或完整的故事),用自己的語言來介紹故事,在語文結構上,似乎走出了文本,但是好像又不是,以課文內容為依托,建構自己的語言系統,這是一個整合的過程,整節課,朗讀、感悟、想象、介紹,有機結合,讓這節課羽翼豐滿。
二、目標明確,新視角來審視“老”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