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活里,總有朋友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很難脫身,過得艱難又無助,看得我既心疼又難過。今天,我想和朋友們分享,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讓陽光照進現實的生活。
? ? 第一點,接納。心理治療有一種療法叫森田療法,它的創始人就是一位抑郁癥患者,他的理論核心就是順勢而為,接受當下。不要去試圖控制局面,而是接受你當前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做你能做的事情。當你一旦接受了你負面情緒,把它當作你的一部分,你就從戰士的角色里跳出來了,成了一個普通人。你漸漸就忘了你是病人,你發現你就是一個情緒不高的普通人,最后,你真的,就是一個普通人。
? ? ? 我說一說我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一件事,我對自己應用的森田療法。我親愛的二舅,在52歲的盛年意外離世,對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我聽到消息就哭了,難以接受,更重要的是,我愛我二舅,我二舅對我很好,但事實是,他真的去世了。晚上,和阿姨通電話又大哭了一場,我仍然難以接受。我愛人給了我很多關懷,很多共情,我得到外界支持,雖然很痛,但我接受了事實。接下來,我需要和我的悲傷相處一段時間,我的孩子們給了我很多關懷,我愛人一直默默接受我的狀態,給予他能給予的支持。后來我們一家去海上沖浪,我躲著浪,結果被浪沖過來打翻;我迎著浪,也被浪打翻;只有隨著浪顛簸,才是安全的。我一下子領悟了自己情緒,我接受了自己情緒,這就是真實狀態,沒法回避也沒法超越,悲傷是生命一部分,這樣領悟后,我不再去做任何事情試圖控制,接受這樣的生命狀態,時間會平復一切。
? ? ? 第二,意識到任何一種情緒都有價值。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積極情緒,只是它們的價值我們都是認可的,但負面情緒也一樣有價值。難過、傷心提醒你要尋求幫助,去建設良好、溫暖關系,但你要是聽不懂它潛臺詞,那你就辜負它了,也讓自己陷入很大坑洞。抑郁是告訴你,缺愛了,缺掌控感了,能力要耗竭了,要用大段時間修整,生命有缺口了,需要你來花時間完善,你不聽,后果很嚴重。恐懼是我們對潛在危險的回避,讓我們警醒,減免傷害。內疚讓我們反省,去補償。厭惡感讓我們回避,減少沖突,也避免生命資源浪費。積極情緒的價值眾所周知,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 ? ? 但是,事物都有二面,每一種情緒都是選擇的結果,這在心理學有一個專有名詞,叫歸因。有的人偏向消極面,選擇偏向消極;有的人正相反,選擇積極面,所以,積極樂觀;有的人,二面都收眼底,所以,客觀、平和。歸因是一種認知,價值和心態聯合的認知。
? ? ? 第三,放空自己。情緒流動,釋放,最后像空谷,才是好的狀態。一個人被情緒擁堵,越強烈越糟糕,因為情緒會占用認知資源空間,讓我們變得智力空間狹小,決策能力下降,行為異常。怎樣釋放情緒?社交、藝術鑒賞、創作、旅游、運動、冥想等等,都是有效、積極的方式。
? ? ? 最后,愿生活溫柔待你,你也能溫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