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著,期待能夠不那么痛苦的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同的價值觀對應不同的生活模式。而不管是哪一種生活模式,都有它相應的代價。
有一段時間,我的生活模式就是每天都在趕地鐵,因為我想成功避開上班高峰期。剛開始實習的時候,我還不知道哪個時間段可以避開恐怖的人流量,于是每天早上都和一群人擠在三號線。最恐怖的一次經歷,我七點半出門,列車入站的時候用寸步難行來形容也不為過。在三號線的體育西和客村換站時,排隊就用了15分鐘,等了三趟車才終于被別人擠上去。
那一次經歷,讓我深深感受到上班族的無奈,也讓我思考如何避免這樣的生活。我認真思考了那幾天的地鐵心酸之旅,毅然決然的開始了早起的生活。
于是,不管前一天多晚睡覺,我都一定會在早上06:30左右起床。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我的腦鬧鐘一直都在溫暖著我。每天早上鬧鐘一響,馬上就起來關閉鬧鐘,然后準備刷牙洗臉,等我忙完洗漱等工作,去到地鐵口,剛好是早上七點鐘。
這個時間段,人流量很明顯的少了很多,這樣的坐車體驗才更加舒適。每次一想起七點半以后三號線的恐怖人流,我都慶幸自己選擇了早起。
這就是早起能夠帶給我的好處之一,讓我變得更加自律,因為坐地鐵這件事情也迫使我不得不深度貫徹我的早起習慣。如果不是為了早起坐地鐵,我也沒有那么多的熱情把早起一直都堅持下去。
很多事情,都是我們做了以后才變得更好的。外界會不斷給我們壓力,有些人選擇了將就和妥協,所以每一天早上都一邊排隊一邊在抱怨。人在等待的時候,會變得很焦慮,敏銳度相比于放松的時候,也會直線下降。哪怕地鐵的工作人員一遍又一遍的提醒著,還是會有人在列車關門的那一刻擠上地鐵。每一次都看的心驚膽戰,害怕一不小心就釀成交通事故。如果我們稍微的早一點起床,早一點做地鐵,我們就可以遠離這種低效高危的生活方式。
比別人早半個小時起床,你可以享受平靜和緩的生活節奏。去到地鐵站,你再也不需要為密集的人流所困,優哉游哉的等待著每一趟班車的到來,如果來不及上車還可以耐心的等待下一班地鐵的到來。
坐車的時候,空間會比高峰期寬廣不少,于是可以拿出一本書,慢條斯理的品讀好文。對于這一點,真的是感觸頗深。七點半出發坐地鐵,你腦海中想的都是上班快要來不及了,稍微拖沓就可能會遲到,這時候處于一種很緊張,很焦慮的狀態,會耗掉人很多的能量。因此,在這樣的狀態下,也不會有讀書的念頭,在擁擠的地鐵中動彈不得,根本就沒有多余的空間可以閱讀。這就是早上懶床的后代價,讓你一整天都處于一種緊張、忙碌的狀態,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身心俱疲。
每個人都要為ta的懶惰付出代價,你拼命想要爭取的舒適有時候會讓你付出很多的代價。很多僅僅只是想多睡半個小時而已,卻賠上了一天的好心情。這就是生活教給我們最淺顯易懂的道理,你現在偷下的懶,終有一天要用更多的努力去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