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內容關于自媒體變現和思考,不是標題黨,不廢話,直奔主題,看熱鬧的、文盲、光說不練的,滾!
1.自媒體的變現,最有效而直接的方式是收廣告費,目前,真正做自媒體賺到大量錢的,就是販賣廣告的。
但通過廣告變現很快就會達到極限,即使你每天發文,每天一個廣告,也不過就是接365個廣告。
那么,你想提高收入,就得提升單個廣告報價,這是無法實現規模復制而出售的。
2.自媒體買手電商模式。
自媒體的買手電商模式,依賴的是自媒體的閱讀流量,你有推送,就有人來買,你不推送,就沒人來。
碎片化時代,信息獲取碎片化,人心浮躁,平臺一火而過。對于做電商的自媒體來說,好日子匆匆來,匆匆而過,很快就會停止增長。
自媒體電商無法像其他電商平臺形成主動搜索和購買,主要靠推送獲客,就是說酒香也怕巷子深,你得拿著喇叭不停的叫,才能把顧客引過來,你停一停,顧客可能沒有了。
這兩年無論是公號還是微博等自媒體的閱讀量下降的厲害,人們幾乎不怎么看,事實數據低的恐怖。
對于1和2模式來說,不管一個自媒體的體量有多大,也許是一百萬,也許是一千萬,也許是一個億。
它終究有個天花板,很快就到來,很難突破,很快被遺忘,想實現“睡后收入”難!
短期來說,確實是個好生意,但不可持續和增長,特別不適合那些拿了投資的,風險投資人的胃口可不在你那千兒八百萬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自創品牌是自媒體電商模式值得嘗試的。
自創品牌的好處是,你可以利用各自媒體平臺的紅利期,免費或低成本流量獲取一批種子用戶,迅速擴大,銷售你的自有品牌,最終是可能賺錢的。
3.內容付費。電商其實包括實物商品和內容付費。只要你通過自媒體流量導流售賣,不管是實物,還是付費內容,天花板都在。
內容付費,不管是訂制服飾之類還是社群,都是可行的。社群是通過經營自媒體品牌衍生出來的概念。
社群這種方式,就是自媒體作者的影響力變現,影響力變現的方式比自媒體流量的變現方式要靈活很多。
比如,咪蒙可以出書,演講,代言,也可以做收費課程,也可以出針對女性的品牌,有很多種方式。
再比如,李叫獸的文章不收費,公號不做廣告,但他靠自媒體賺來了名聲,收獲了公司業務的客戶,最后被百度收購,去百度做了職業經理人。
從某種角度看,自媒體更像是一個敲門磚,而不是魚塘。內容輸出和運營能力則是梯子。
敲門磚可以讓你入門,內容和運營能力可以讓你爬上更高的臺階,賺錢則成了可能。
所以個人屬性的自媒體,不像風投投資的自媒體,不必太擔心變現的問題,除了電商還有很多方式。
內容屬性的自媒體戲路就略窄一點,它會比較依賴廣告和電商。
每個自媒體平臺都有生命周期,公眾號、微博等平臺的紅利期過了,還有目前流行的今日頭條,問答、微頭條、西瓜視頻,機會還是有的。
關于自媒體,關于社群,關于互聯網前沿觀察,關于賺錢,在我的頭條文章和問答里有很多分析,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總之,沒有慧根,至少會跟,出名要趁早,變現要迅速。
我是周愚(zk55186),評論人、互聯網觀察員、原報社分析師、本文已委托快版權,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