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剛看完今天熹文的推送,是一篇關于堅持的文章。一說起這兩個字我就想起微信上的那個捂臉表情。什么時候我變成了三分鐘熱情的標簽者,我帶著它過了一年又一年,直到現在我還在堅持和放棄之間徘徊。
曾經什么都想做的我,參加了無數次的線上和線下活動,收集了一大堆關于堅持的文章,辦好一年的健身卡去了三次,買了一疊的書籍我只看了兩本,下了快半年的瑜伽APP我只練過5天,可他們依舊離我很遙遠,完全沒有和我的生活做過交集。前段時間我已經把這一堆我承諾過的APP刪了,一看到它們就會無時無刻的提醒我,你欠自己的太多了。
后來我總結了一下,發現自己三分鐘的熱情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沒有把目標具體化,而我也習慣把自己標簽化,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本身也超過了我的能力范圍。更致命的是偏偏我是個急性子,恰巧這些技能所需要的都是日復一日的堅持,很多時候都會枯燥乏味。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是我參加堅持活動的半個月,也是我在簡書上的第6篇文章。這是我畢業以后字數寫的最多的時候,差一點它就扼殺在我認為無事可寫,無感而發的感概里了。這段時間我摒棄了一些心理上的舒適,開始逼自己做一些不怎么舒服的事,再晚都要刷牙,溫水洗臉,空腹喝水,防曬,簡書報道,記賬,澆水。
讓自己活出自己的節奏,活在良好的規律里,就是我以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