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厚黑學》,你最先想到什么?
黑色封面、奸詐、手段、勾心斗角、曹操、爾虞我詐、上位學……估計,都是這種自帶情緒的詞語。
市場上,《厚黑學》總被定性為勵志、成功學圖書,后面跟著一堆臭不要臉地投機者,趁機搞一堆商場厚黑學、職場厚黑學。讓世人都以為,這是本教人臭不要臉的書。
根本就是大!錯!特!錯!
壹
有人說,《厚黑學》舉了曹操殺人、劉邦無義的例子,不就是在教大家:成功就要皮厚心黑。
確實,李宗吾舉了這兩位的例子。但原話分別是這樣的:
三國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長,全在心黑:他殺呂伯奢、殺孔融、殺楊修、殺董成付完,又殺皇后皇子,悍然不顧,并且明目張膽地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心子之黑,真是達到極點了。
你認為這口氣,是在給世人樹立榜樣嗎?別逗了!
劉邦天資既高,學歷又深,把流俗所傳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倫關(guān)系一一打破,又把禮義廉恥掃除凈盡,所以能夠蕩平群雄,統(tǒng)一海內(nèi)。
這罵人的水平,諷刺的辛辣,跟魯迅相比,也毫不遜色。
但世人都知道魯迅橫眉冷對,卻把李教主的嬉笑怒罵,當作是成功秘笈,真是“同途殊歸”,可笑之至。
這就比如考試作弊。
班上有一人靠作弊拿了高分,老師點名批評他:“某某某,居然在手臂上寫小抄!這種做法是可恥的!”
然后,有些人就恍然大悟:哇,原來還可以在手臂上寫小抄。
(我并不是在教你們作弊#嚴肅臉#)
可能,大家會說:既然這是成功的方法,為什么不照著做呢?
是啊,為什么不呢?
明朝朱棣靠著裝瘋,最后奪了皇位。這個方法依然流行。比如,殺了人,可以聲稱自己是精神病,靠背景開個所謂醫(yī)院證明,就能輕松脫險。
傻子才會乖乖就范。
這樣無奈卻真實的捷徑,我們已經(jīng)目睹了不止一次。
想寫小說,但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好的創(chuàng)意和構(gòu)思。找個不知名的小作家抄一抄,節(jié)約腦細胞,名利雙收。
就算失敗也沒所謂,道歉又不會少塊肉。就算會掉,那么厚的臉皮,少一層也沒什么大不了。
當我們的社會陷入成功的癲狂,臉皮大概是最沒用的東西。
林語堂為這本書寫的序中,有這么一句話:
這本書之好,在于告訴國人,一個蓋世奇才,對日非的世局,其內(nèi)心的悲憤和痛苦是如何沉重。
這話,擱現(xiàn)在的世局,依然可用。
貳
當然,李宗吾的嘲諷絕不僅針對以上曹劉二人。他的眼光太犀利,整個社會都被無情掃射了一遍。
在書中,厚黑教主提出辦事二妙法,簡直絕了。
哪兩個妙法?
一是鋸箭法。
就是有人中了一箭,跑去外科醫(yī)生那里,醫(yī)生只把露在外面的箭給鋸斷,然后告訴病人:“進入皮膚的箭不歸我管,你要找內(nèi)科醫(yī)生。”
這個絕妙的方法,有勾起你一些溫暖的回憶嗎?
之前,我們公司需要辦內(nèi)刊,我就按官網(wǎng)給的聯(lián)系方式找到負責人,結(jié)果對方說:“內(nèi)刊準印證不歸我管,你要找某某某,我給你個號碼。”
好不容易打通他給我的電話,對方表示:“這不是我的事情,你得找某某某,我給你個號碼。”
當?shù)谌坞娫挻蛲ǎ粋€迷迷糊糊的小姑娘表示:“我不知道啊,我不管這個的。”
之所以我現(xiàn)在能心平氣和地回憶這件事,完全是我當時已經(jīng)在心里痛罵N遍了。
我們的某些機構(gòu),簡直深得“鋸箭法”的精髓,功力儼然十分深厚,李教主可以安心了。
第二個妙法,叫補鍋法。
這個法子有點難度,需要掌握火候。大概方法就是,原本人家的鍋只破了一個小洞,你要趁主人不注意,砸出個大洞。這樣修好之后,才能展示出你的能力。
除了辦事二妙法,還有求官六字真言:空、貢、沖、捧、恐、送。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啥也不干、見縫插針、吹吹牛皮、拍拍馬屁、抓點把柄、送送禮物。
如此一來,官就能到手了。
官到手了,該好好干了吧。別急,李宗吾還送來了做官六字真言:空、恭、繃、兇、聾、弄。
這些簡直太簡單了,連我們這些手無二兩權(quán)的,都心知肚明。就是凡事空洞、對上諂媚、對下強硬、不擇手段、裝聾作啞、弄錢為上。
不得不夸一句,中國的為官之道,傳統(tǒng)繼承的非常好!一點都沒有丟祖先的臉!
叁
讀到這里,你大概可以感受到《厚黑學》的畫風了。典型的諷刺漫畫類。
而且,李宗吾還是個游刃有余的段子手。
形容心黑時,他說:
這就像退光漆招牌,越是黑,買主越多。曹操就是這類人。
細思極妙。
連宣傳仁義道德的孔子語錄,他也手到擒來地惡搞: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浜窈谡叨鴱闹洳缓窈谡叨闹?/p>
求此時孔夫子的心理陰影面積。
又或是:厚黑之人,能得千乘之國;茍不厚黑,簞食豆羹不可得。
相較于蘭陵笑笑生純粹的冷眼旁觀,曹雪芹的深惡痛絕,魯迅的恨鐵不成鋼,李宗吾的諷刺更像《儒林外史》,讓你笑著笑著就垮著臉了。
等到再深想一層,無奈之余,又只好扯出一絲苦笑。
其實,《厚黑學》的火爆本身,正是對李宗吾諷刺的一種反向回敬。
李宗吾是民國時期的國學大師,對中國古典思想頗有研究,他著述的《中國學術(shù)之趨勢》,囊括了他古典學術(shù)方面的思想。
但是!這本書石沉大海了,反響平平。被湮沒在無數(shù)奇談怪論里。
這讓我想起某位感情類博主,據(jù)說他曾經(jīng)在西湖邊,喝著咖啡,跟朋友說:我也不喜歡這些虛假的雞湯故事,但是小姑娘們好這一口啊!
然后他義無反顧地被大眾包養(yǎng)了。
可是,李宗吾并沒有自暴自棄啊!他雖然暫時拋開了學術(shù),朝人性開炮,但依然是笑罵的,怎么就被社會強行扭曲了呢?
我書讀的挺多,整件事我就覺得社會太缺德,缺德到需要驚嘆一生,作者罵的太對了!
肆
最后,再安利下李宗吾獨特的腦洞方向:
套用物理公式,解決人性難題。
這兩章分別是:心理與力學、性靈與磁電。
把牛頓力學規(guī)律、愛因斯坦相對論、磁電學理論全部抽絲剝繭,一點一點論證,得出“人之性靈,與磁電相同,與地心吸力相同”、“心理依力學規(guī)律而變化”等結(jié)論。
高中啃了三年物理的我,居然覺得好有道理。
這部分的創(chuàng)意,拍案叫絕,強烈建議具備一些物理知識,同時對心理感興趣的童鞋看一看,保證有茅塞頓開之感。
伍
前段時間寫過一篇為《金瓶梅》說話的文章,這篇同樣是想告訴大家,《厚黑學》也是本被誤會的好書。讀來酣暢淋漓,會讓你忍不住為作者叫好。
《金瓶梅》大約是上層建筑導(dǎo)致的眾人不識廬山真面目。
而《厚黑學》,我想更可能是,被某些急功近利的人所利用,才導(dǎo)致我們在誤解中錯過。
突然想起了小學課本上一個小馬過河的故事,水深不深,只有趟了才知道。
書到底講什么,你得靠自己讀出來。
當然,至于到底你能讀出什么味,李宗吾是這樣說的:人見到了就是人話,鬼見到了就是說鬼話。
你敢不敢翻翻書,檢查自己所見,是嬉笑怒罵,還是終南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