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故事所承載的,太多。有家國的分崩離析,有人命的賤如草芥,有亂世悲鳴,有英雄意氣。或者慷慨激昂,或者身不由己,一切歸結到一處,即是一個爭字。多少萬骨枯,才壓住了大地上的躁動嘶鳴,終歸于塵埃和遺忘。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出處:“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三國演義》第3回
用法:多用于夸贊某類中的佼佼者。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出處:“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三國演義》第4回
用法:做壞事時給自己的心理安慰。
“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爾!”
出處:“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爾!”——《三國演義》第21回
用法:多用于惺惺相惜,相互欣賞。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出處:“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三國演義》第49回
用法:多用于強調事情只差最后一道程序。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出處:“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三國演義》第50回
用法:多用來諷刺那些奸似鬼卻喝了洗腳水的人。
“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出處:“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三國演義》第71回
用法:用來形容對方極其英勇。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出處:“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三國演義》第97回
用法:極度盡職盡責時都可以使用。
《水滸傳》的經典語錄
水滸的故事,是一場徹底的悲劇。而其中回蕩的兄弟情義、自由意志、反叛精神,卻并未隨著故事落幕、失色,如同一曲蕩氣回腸、繞梁不止的挽歌,什么時候響起,什么時候讓人醉意迷離,佇立徘徊,唏噓腸斷。
“不怕官,只怕管”
出處:“他今日發跡,做得殿帥府太尉,正待要報仇,我不想正屬他管!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俺如何與他爭得?”——《水滸傳》第1回
用法:表現在現實生活應對政府一些可笑的舉措的無奈。
“有眼不識泰山”
出處:“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水滸傳》第2回
用法:得罪完人后的客套語。貶低自己,提高他人。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出處:武松挽住宋 說道:‘尊兄不必遠送。常言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水滸傳》第23回
用法:與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就此別過,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后會有期。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出處:“宋江聽了大喜,向前拖住道:‘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只我便是黑三郎宋江。”。——《水滸傳》第35回
用法:與心儀的女生套近乎時專用,雖然泛濫,但憑著雅致的對偶句,百試百靈。
“不打不相識”
出處:戴宗道:“你們兩個今番卻做個至交的兄弟。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識。’”——《水滸傳》第38回
用法:棋逢敵手,將遇良才的兩位好漢打架時的勸架語。
“知人知面不知心”
出處:楊雄聽了,心中火起,便罵道:“‘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這廝倒來我面前,又說海闍黎許多事,說得個沒巴鼻。眼見得那廝慌了,便先來說破,使個見識。”。——《水滸傳》第45回
用法:指著傷害你的人,痛苦的說這句話,效果最佳。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出處:戴宗道:“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水滸傳》第53回
用法:完成任務后,驕傲自滿地說這句話。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出處:“我直恁這般呆!癩蛤蟆怎想吃天鵝肉!”——《水滸傳》第101回
用法:絕對的大招,一招出手,群魔無蹤。
此文為看點(文化知識的淺聽)原創內容,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