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總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指責別人,好像TA是圣母,別人都是沒有愛心的螻蟻,而對于這種人,我們能做的就是遠離。
-1-
小柯說,大學時系里的一個同學生病了,這個同學的舍友就召起了募捐活動。
念著同學情誼,而且年級輕輕就生了那樣的病,覺得怪可憐的,她和舍友們就都捐了一百。
第二次這個同學的舍友又發起了募捐,但小柯和舍友都沒有再捐錢。因為原先捐的那一百也不是她們自己掙來的,而是父母賺的辛苦錢給她們當生活費用的。
然而,有些人卻拿這事開始傳播,說某些人真的是很沒有愛心,連同學生病都不愿意捐款,以后還是少和這樣的人往來。
對于這樣的言論,小柯和舍友都很無奈。她說,我們就是“冷血”,就是沒有“同學愛”,怎么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小柯捐的錢是她六十歲老爸辛苦賺來的,誰又比誰容易?
小柯說,她沒法拿自己老爸掙來的錢去彰顯自己的愛心,倘若這就是“冷血”,那就當她冷血好了。
之前,我在另一篇文章里也寫過,小柯的舍友棠姐家境貧窮,她為了分擔爸爸的重擔,同時接了三個家教來賺取學費和生活費。
錢是她自己勞累奔波一分一分掙來的,倘若都拿去捐款,她吃飯怎么辦?學費怎么辦?
說到底,捐款這種事完全是個人自由,要不要捐,捐多少都由當事人決定,作為旁人無權也沒必要多加干涉。
-2-
閨蜜說,大學時有一個同學很擅長交際,所以她與很多學長學姐都熟識。
到期了末考的時候,她就叫學長學姐把他們之前的期末試卷拿來當復習材料。
然而,這個同學的舍友關系略微有點復雜。一間宿舍住了六個人,本來她們是一個小團隊,后來不知怎么就變成了兩個小團隊。
于是,那個同學把學長那拿來的試卷分享給其他兩個小伙伴,另外三個人都不知情。
可是住在同一個宿舍,抬頭不見低頭見。這個同學在復習的時候被另一個不知情的同學發現了。
然后宿舍就炸了。她說:你們有材料,怎么可以自己藏著掖著不分享,怎么可以這么自私,好歹我們也是舍友!想不到你竟然是這樣的人。
在復習的同學腦門上立馬出現了三條黑線。在此之前,她們可是一天話都說不到三句的人呀,現在看見有好東西了,就開始念舊情,開始道德綁架。
可她偏偏不吃這一套,她說,對呀,我就是自私,我就是不愿意分享,我就是想自己考高分,怎么了?
那個不知情的同學被嗆的無話可說。
很多時候,人們一旦見到對自己有益的東西,就想套近乎,講情義,再不然就是道德綁架。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吃這一套的。
材料是這個同學自己找學長拿的,愿不愿意分享全憑她自己決定。旁人不應該也不能強行要求她怎樣!
人都是有私心的,也是認親疏關系的,倘若你不是我什么人,我干嘛對你好。況且,誰不想自己考高分,自己拿獎學金,你和我又不熟,我干嘛要給自己和小伙伴增加競爭力呢。
所以,即便這個同學的舍友說道德綁架她,她也不在乎,她說,我做自己就好。
-3-
“想不到,你是這種人”這句話還是很有殺傷力的。它像是在控訴你,你變了,你以前不是這樣的,或者我真是錯看你了,你應該是我理想中的樣子。
但其實,可以說這種話的人也只有了解我們的人或者我們身邊最為親近的人。
倘若你都不了解我,你憑什么說我是哪種人。況且,我是哪種人又與你何干。
然而,有很多人有時迫于情面和別人施予的壓力從而做出違背自己意愿的事來。
比如,迫于同學的壓力把自己本來就不多的生活費再次捐獻出去,又比如把自己辛辛苦苦整理的復習材料給同學拿去復印……
可ta心里明明一百個不愿意,卻因為他人的一句“你竟然是這種人”而不得不妥協。
但是,這真的沒必要!你何必拿自己的勞動成果給別人當嫁衣,你不愿意就不給,她要是不想和你“這種人”做朋友,那你也不用“高攀”。
人生在世,誰又是一帆風順的!你難,我也不容易,倘若你要因此道德綁架我,那你隨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