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是《金剛經》的精華智慧之一,也是個知易行難的概念。它所揭示的理念普遍地存在于世間一切領域。了解了“空性”,我們才能體驗宇宙的多元和浩瀚。正確運用“空性”,對創造出氧氣般的金錢,激情的事業,完美的伴侶和健康的身體至關重要。
但“空性”和“無我”以及“業力”一樣,常常被人誤解。人們常常認為“空性”就是空無所有;認為“空性”是沒有了什么東西,譬如說空房間里沒有人;認為“空性”代表虛無,一切都沒有意義;認為“空性”就是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虛幻的,所以你不需要努力,隨波逐流就好了。這是對“空性”錯誤的理解,它往往會把我們的人生引向消極和頹廢的那一面。
其實,真正的“空性”是一切萬物和合的真相。它覺知一切事物,因為它不受貪、嗔、癡等自我的觀點所遮蔽。萬事萬物具備無限的可能性,這就是空性!見到空性表示“見到一切事物”,因為空性不排斥任何事物,涵蓋了萬事萬物。
讓我用一只小小的圓珠筆來向你展示什么是“空性”,以及“空性”的美妙。
1.
我拿出一支黑色的筆,走到你面前,問你:“這是什么東西?” 你很奇怪的看著我說:“這不是一支筆嗎”?
是的,對于你我來說它是一支筆。它是用來寫字的。
我問你:“假如一只小狗狗進來了,我把筆在它面前會揮一揮,它也會認為這是一支筆嗎”? 你說:“那怎么可能?狗狗應該認為這是一個磨牙棒或者玩具吧,它頂多會把這個東西刁到嘴巴里咬咬吧”。
是的,對于狗狗來說它是一個磨牙玩具。如果狗狗也覺得這是筆的話,大概它會用爪子抓起這支筆來給他女朋友寫情書,你的眼睛好漂亮啊。
我接著問你:“那我手上這個物品到底是一支筆呢,還是一只磨牙玩具?你和狗狗到底誰正確?到底是你認為它是筆的看法是正確的呢?還是狗狗認為它是磨牙玩具的看法是正確的呢?”你想了想說,“動物也有觀察的權利。人或者狗的看法可能都是對的”。
是的,人和狗的觀察都是對的。對于人來說,它可以是筆;而對于狗來說,它可以是磨牙玩具。
2.
我把筆放在地上,問你:“現在這個房間是空的,狗也出去了,人也出去了。這個時刻,只剩下這支我們稱之為“筆”的物品在房間里。那么這個物品是什么?”
你想了想說:“可能都是吧,它這兩種可能性都有。”
我問你:“這個時刻,既沒有人,也沒有狗,沒有任何觀察者。那這個物品本身是什么?”
你又想了想說:“它應該什么都不是吧,它既不是一支筆,也不是一個磨牙玩具。”
是的,這個時刻,沒有受任何觀察者影響時,這個物品它什么都不是。它既不是我們眼中的筆,也不是狗狗眼中的磨牙玩具。
3.
我再次把“筆”這個物品拿起來,問你:“所以這個東西是一支筆嗎?” 你回答說:“是啊”。
我問你:“那它是一個磨牙玩具?” 你回答說:“是啊”。
我問你:“所以它既是一支筆,又是一個磨牙玩具?” 你回答說:“是啊”。
我問你:“可是,房間空無一人也空無一狗的時候,它既不是一支筆,也不是一個磨牙玩具”?你回答說:“也是對的。”
我問你:“所以這四者都對嗎”?你回答說:“是的”。
是的,對于這個物品,它可以是筆;它可以是磨牙玩具;它可以既是筆,也是磨牙玩具;它可以不是筆,也不是磨牙玩具。
在我們的眼前,這個物品只是一個存在。但是在人的世界和狗的世界里,它會呈現出兩樣完全不一樣的東西,而且都同樣的有效。對人來說,它作為一支筆是完全有效的;對小狗來說,它作為一個磨牙玩具也是完全有效的。
這就是空性!
4.
真正的空性是什么呢?我們正在經歷的一切的人、事、物、思想、情緒、行為,其實都像我手里的這支筆一樣的,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我手中的像“筆”一樣的物品,在我的眼里它是”筆“,在狗狗的眼里是”磨牙玩具“,在大象的眼里它是A,在藍鯨的眼里是B,在小鳥的眼里它是C,在圣人眼里它是D, 在佛陀的眼里它又是E。
所以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觀察者會有不同的感受。萬事萬物具備無限的可能性,這就是空性!萬物潛能,就是空性!
所以我手中的像“筆”一樣的物品,本質是空性的。
一個關鍵的問題出現了,我問你:“同樣的物品,你看到它認為它是“筆”,狗看到它認為它是磨牙玩具。這個物品是空性的。你是人,但在這一刻你確實只看到”筆“。那這個”筆“,是從哪里來的?“筆"這個觀念是從“筆"本身傳達過來給你的,還是“筆"這個觀念是從你這里傳達過去給它的呢?”
你說:“看樣子是從我這里過去的。如果”筆“是從”筆“這邊過來的,狗也會認為它是”筆“,可以用”筆“給女朋友寫情書。但實際上,狗看不到它是”筆“。所以”筆“的概念不是從“筆"這里來的,是從我這里過去的。”
是的,如果“筆”這個概念來自于“筆"本身,狗也會看到“筆”。由此可見我們對“筆"的認識,并非從“筆"那里而來,而是從我們的意識當中出去的。我們人的意識當中有某些東西,狗的意識當中可能有些其它的東西,我們稱之為“種子”。
5.
種子會迫使讓我看到某種東西。種子有力量讓一個物體成為“筆”而不是其它。
種子,是我們過去如何對待他人的結果。我們過去通過思想、言語、行為各個方面種下的種子開花結果,之后創造了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事和遇到的人。
那你怎么在意識里創造出這支“筆”的呢?也許是你過去曾經將它分享、給予和幫助過別人。今天的這一刻,當你看到這個物品,你的那個種子就從潛意識層面上升到意識層面開花結果。你的意識就告訴你自己,這是一支“筆”,我們可以用來寫字,這是這個種子運作的過程。
就像自然界的種子一樣運作,意識里的“種子”也是因為我們在過去曾經在這塊田地里,也就是通過思想、言語、行為各個方面幫助他人種下了。意識里的“種子”也會像自然界的種子一樣在意識層面成長然后開花結果,呈現在我們的世界當中。
夢境生苦樂,彼境亦非有,如是緣起法,所依緣亦無。 ---- 龍樹《七十空性論》
所以,了解“空性”和“種子法則”之后,我們要理解萬事萬物皆是從“我”而來,要更加習慣地覺察自己的思想、言語和行為。當我們正確并深入地理解并運用空性,幫助到更多需要支持的人們時,我們在生活里,在工作上,在關系中,在健康上,在財務上,方方面面我們都會得到更好的保護,進入更美好更順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