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網絡頻傳“88年的中年婦女”一說,看得我那叫一個心塞。
夜闌人難靜,忍不住對鏡(手機自拍功能)顧影,用指腹熨平眼周笑紋,各種角度調整終于成型一個錐子臉。沒想到枕邊“老伴兒”幽幽扔來一句:“儂好像有點自戀!”
KAO!真想飛起一腳踹他下床,又怕閃著自己的小腰(這把年紀保持在一尺九我容易嗎?)最后只能化滿腔憤懣為睡意,默默在心底喚了自己三句“奶奶(de)”,蒙頭入我青春夢。
夢里又回芳齡十八,同班男生寫信贊我為“小仙女”。我雖納悶挺聰明一帥哥怎么眼瞎,但這樣的比喻著實如瓊漿玉液,滋養菇涼我數十載芳華不敗,后來才知那是一碗撩妹毒雞湯。
年少時異性的一句溢美之詞,效力堪比今日一劑水光針和超聲刀。可惜那時的我發育未全,不懂世間最美的東西不要錢。
突發奇想:若那贊我的少年此刻窺見此文,會否訝異于殺豬刀般的歲月洪荒,曾經的陽春白雪、妙筆生花而今成了不修邊幅的粗淺白話,恰如吹彈可破之粉嫩幼肌剎那間爬滿皺褶與曬斑。哎呀,不堪哪不堪!
好吧,清清嗓子,轉下畫風,萬一被他看見。
《人間詞話》里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不知覺中人生近半,談不上大事業,有一方與世無爭、自給自足的小天地;學問也依舊半斤八兩,每每提筆,惴惴于書到用時方恨少。
無論事業學業,欣慰的是,皆已放下比較心,不急不嫉不沉溺,如此這般正好。
先生姓鄭,與小女子結為秦晉時約定日后若得一男半女,就起單名一個“好”,若再添丁,則中間加個“正”。
白駒過隙,“鄭好”、“鄭正好”一個沒來,唯我夫妻二人攜手兩個七年,甜膩如初未曾癢。每日里妹讀書來郎奏琴,無小情人、小棉襖插足打擾,樂得清靜自在,忽而覺得:兩人世界,才正正好。
這番正好,那番正好,歸功二十多年生涯路,再細忖王國維所言三境界,恍然發現早已道破當年死磕西方發展心理學中的Life-span理論。
Life-span完整名叫做Life-span, Life-space Career Development,生活廣度、生活空間的生涯發展觀,是由Donald Super在1976年到1979年進行了為期四年的跨文化研究之后,在生涯發展階段說中融入角色交互作用,描繪出一個多重角色生涯發展的綜合圖形,命名為Life-career Rainbow,生涯彩虹圖。
一、橫看彩虹外圍,即生活廣度——標注著我們一生必經的年齡階段,刨去頭尾老少兩個時期(成長與退出),壯年走過的三個階段豈不正對應三首古詩詞所描繪的境界?
第一境之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15歲到24歲,從青春期步入青年早期,時不時輾轉反側、愁眉不展,甚至徹夜難眠,只因職業方向如未來愛人般遠在天邊,求之不得、懷才不遇,前路似現非現,茫然不知身歸何處、心歸何處?——生涯探索階段(Exploration)
第二境之柳永《鳳棲梧》: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25歲到44歲,繼續各種嘗試與變遷,游走于滿意和不滿意的輪回里,一忽兒說走就走、一會兒又欲舍還留,恰如一場又一場春愁糾纏。起起落落中逐漸明晰發展路徑,一旦目標堅定,再辛苦也無怨無悔。——生涯建立階段(Establishment)
第三境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45歲至64歲,成年中期,終于在周折和奮斗后趨于穩定,不斷追逐的,卻在喧囂熱鬧之外突然浮現。雖則水到渠成,仍需在沉淀中反思,順應時代變遷迎接新的學習和挑戰,才能穩固之前打下的江山、實現重生般的突破。——生涯維持階段(Maintenance)
二、豎看彩虹內圈,即生活空間——不同階段個體所扮演的角色不同,Super將個體的角色分為以下六種:
圖中不同色帶的高低代表該階段的角色比重,比重越大的就構成該階段的顯著角色(Rolesalience)。如果能在工作、家庭、休閑、學習幾個領域獲得角色平衡,則生活的空間就較為寬廣。
不難看出,探索階段的顯著角色是子女和學生,到了建立階段被弱化,工作者在其余四個角色中成為顯著角色,并且在30和35歲等成家立業的重要年齡出現角色高位。
而我最關心的就是45歲這個門檻,也就是進入第三境界后的轉變,有趣的是工作者角色突然有了一個缺口,而學生身份反而再現高峰。
這恰恰契合了我今年“關閉賺錢機器”而“朝花夕拾”補習年少時拉下的作業的決定,此后家庭和社會角色增強,可以自主的休閑時間也越來越多,生活狀態將更趨于平衡和健康。
與圖中示例不同的是,我決定將工作者身份歸零的年齡由65提前到45,讓出更多精力與時間給其他角色來充盈我的后半生。因為我相信一句話:你無法決定人生的長度,但可以增加它的寬度與深度。這樣你就賺了!
王國維和Super,一個東方文人,一個西方心理學者,在不同時代異曲同工描述了懸思——苦索——頓悟之人生三境,真所謂“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雖然每個人情況不盡相同,但你完全可以嘗試繪制自己的生涯彩虹圖,探索當下的角色是否平衡發展,為下一階段的精彩早作規劃。
待我伏案完成此番思索,先生已經獨自在廚房忙了一上午,然后一個DIY的生日蛋糕出現在我面前。哈哈,我就原諒他那句笑我自戀之語吧!而此刻,我也已放下老去之憂。
三十多歲時,常和朋友說要抓住青春的尾巴;百轉千折后,所幸我還擁有80后的容顏、90后的內膽,而人生最美妙的第三重境界正在眼前剛剛展開,猶如這乳酪和葡萄干的香甜。
獨上高樓的年少,舞臺很小,曾如此翹盼鮮花與掌聲;而花放千樹的此刻,處處都是舞臺,卻已不在意觀眾多寡,有你,正好。
這么一想,就算我的文字再拙,看見就看見。想那清風般的少年,也早已是大腹便便、兩鬢染霜的一個爺叔了。若得相見,誰嫌棄誰還不一定呢,我怕個甚!
哪怕終有一天無法抵御地心引力的拉扯,我也坦然面對。如若老去,就讓我們優雅地笑著,慢慢老去。
站在燈火闌珊處的中年門檻,青春已逝,初心未泯,這樣的年齡,一切正好正正好。
阿姨我已盛開,清風大爺,您愛來不來。
-END-
推薦閱讀:
作者愛瑋兒,心理學碩士,私人成長教練,管理咨詢顧問,一個治愈系女子,原創不難,走心不易,關鍵還得好看。
從一名中學英語教師到五百強中國區高管,隨后砸掉外資銀行飯碗,以自由講師和顧問身份背包行走近30個省市。
而今居家安心撩撥文字與琴弦,拈拈花惹惹草,陪陪愛人,看看世界,偶接個案。想要勾搭,還不關注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