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崗村,這個被譽為“中國改革第一村”的小村莊曾經以它獨具一格的創造力吸引了全國農民的目光。
為進一步貫徹學習“四創”精神,赴小崗村創新創業推進團隊結合自身專業特點、時代發展潮流以及利用附近地區有效特點資源,決定對鳳陽小崗村的創新創業項目展開調研,從而實現在“四創”精神的引導下,進一步助推農村創新創業項目的發展。
7月11日至12日,安徽財經大學“赴小崗村創新創業推進” 實踐團隊的同學們深入鳳陽小崗村探索以小崗村為代表的農村創新創業項目的發展情況。
part 1:參觀——熏陶感染
團隊順利到達小崗村,隊員們先是參觀大包干紀念館,進一步熟悉了小崗村的重大歷史變革。從24戶居民按下的紅手印里,隊員們感受到了小崗人民改革思想之先進、脫貧信念之堅定;從小崗村人均收入變化的曲線中,隊員們也清楚地感受到了大包干對小崗村居民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走在紀念館中,隊員們深深領悟了小崗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解放思想、求真務實”等精神,內心對18位大包干帶頭人冒著極大風險揭開中國農村改革序幕的勇氣感到由衷的欽佩。
part2:調研——采訪調查
調研期間,團隊分為四個小組分別對小崗村普通農業生產者、個體戶、農業專業化生產者、村委會進行問卷調查。烈日炎炎,隊員們的汗水都浸濕了衣衫,但每個人都沒有一絲的懈怠,擦擦額頭上的汗水,繼續認真地調查訪問。
走訪當地普通農業生產者:詢問農民作物種植中遇到的問題以及需要外界給予什么幫助,并且通過農民的角度來了解小崗村創業項目和創新點。
走訪當地個體戶:在小崗村的很多居民中已經不再是完整的農民了,個體戶主要是在小崗村的街道上開店的居民,借助小崗村提供的整體環境自主創業。在問卷中我們主要是調查個體戶居民在創業中的想法、創新點以及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在問卷采訪中,還遇見老家在小崗村的和在小崗村辦補習班的安財研一學長,學長熱情接待并詳細為我們解答。
走訪當地農業專業化生產者:在與小崗村葡萄、草莓和西瓜等專業種植合作社員工的交談中,隊員們學習到葡萄、草莓和西瓜等水果種植的基本常識以及相應的管理和種植技巧,基本熟悉了小崗村在種植業方面的創新點、種植技術以及銷路。
想象與現實碰撞
在與小崗村居民的交流中,隊員們了解到小崗村居民的真實想法與情況,切身感受到小崗村不為人知的一面。走訪中,當地的一位老人說道:“鳳陽小崗名氣大啊,可是上面并不怎么重視,小崗現在是發展不如從前啊”。
隊員們驚訝于小崗現狀與想象的不同,在大部分人想象中它不是傳統農村一成不變的模樣,應該是農村創新創業的典范,可是這個農村改革第一村似乎發展并不順利。
團隊有幸采訪到第一代小崗村村長吳廣興,老村長說起對近年來小崗村創新創業項目的看法:“小崗名聲雖好但經濟實屬不太景氣,近年來政府借小崗紅色歷史著重發展旅游業,而小崗的農民們并沒有因此有多少收益,小崗村的大部分產業園也都是規模不大的果瓜種植地,很少有長期站住腳的企業,基本沒有什么創新創業項目”。
小崗村一位居民提到曾經來小崗創業的安徽科技學院三名大學生建的蘑菇種植基地“起初銷路還行,但是后來蘑菇就賣不掉了”。part3:總結——感悟深思
此情此景,不止一名隊員直呼:“這和我想象的小崗一點都不一樣”。經過兩天的調研,團隊里每個人都深深認識到這個名聲在外的小崗并沒有表面那么光鮮,也正因為如此隊員們更體會到農村創新創業項目發展并非易事,不止小崗還有其他農村都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如何使中國農村真正從創新創業項目中受益不僅是小崗,更是整個社會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