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每個階段就像一條步道,我們被莫名其妙的力量引導而置身其中——越年少時能做的選擇越少,然而,在這少之又少的機會中,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決定了人生往哪一條路徑走。時光推著我們向前,一條又一條的路徑,行走其間之時決定這就是一切,時間緩慢,仿佛進入不見出口的回圈之中流轉。
悲離沉重,歡合生動,不知不覺,我們走了很多路,途徑很多橋,再回首,往日的遍體鱗傷不再如砒霜一般難以下咽,往日光輝事跡也在漫長的時光中暗淡色彩,唯一不變的,是我們每個成年人心中,仍存的那個少年。
什么是苦?做不完的作業?每日被父母耳提面命詢問作業是否已經做完,苦?還是永遠有做不完的家務活,苦?抑或是,突逢親人離世,寄人籬下又被趕出來,苦?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苦,但難得的是,有多少人,在苦中作樂,將“苦”,演繹成自己獨一無二的舞臺。
《陪我散步吧》這篇散文,對“苦”有著很好的詮釋。
她陳列了四條步道:
一、當一個繆斯上年在荒街上沉思
十五歲,收到高中通知書,彼時經歷著喪父之痛,媽媽給予自己全然的信任,所有的事情全部經由自己一應打點。既驕傲又心痛。用作者的話說,“如今想來確實有點甜又有點痛,甜的是,年少時對未來一無所知,故擁有無限遼闊的想象空間足以讓夢想著床,而如果夢想是靈魂的守護獸,我的小獸那么早現身陪主人歷險;痛的是,喪父之慟未愈又要離開家人,那時從骨上削肉的痛哭,十五歲孩子必須自己剔肉剔骨,朝向第二度誕生。”
聶魯達在一首詩里說:失去你眼瞼光芒的指引,我在黑夜迷了路,在夜色環抱之中,我再次誕生,主宰自己的黑暗。
這首詩,真切地再現了那個瘦小的鄉下小女孩孤苦無依的內心風景。彼時的她對于混沌的未來一無所知,無從準備,內心彷徨,這一步跨出去,是無垠荒野,還是芳草清花,她更是無從得知。
誠如泰戈爾所言:不要問我帶些什么到那邊去,我只帶著空空的手與企望的心。
從最初的抑郁、頹敗,到最后秉著從小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積攢的不怕輸、不服輸的念頭,她終于遇到,馬克·吐溫口中所說“你生命中有兩最重要的日子,一是你出生那天,一是你找到你為何而活的那天。”的那幾位老師。她的人生開始改變,一點一點,厚積薄發,大放異彩。
她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一所學校,即使在升學市場上倒數排名,即使校舍老舊,只要能讓學生在她的懷抱里發現為何而活,那么,她就不是地面上的明星,她是夜空中閃亮的金星。
昨日一切,譬如昨日死。踩著過去所有的苦難,把它們當做堅不可摧的磐石,繼續往前走,總會走出一段不同旁人的路來。
二、散步到芒花深處
如果生命即將抵達終點,我怎么評定這一生?
當你從被自己當做“桂冠”的萬里長空重重地摔下來,當你一直篤定的信念再次背棄了你,你,還想活著嗎?
有很多個瞬間,尤其對于毫無外力援助的瘦弱單薄的少女來說,沒有墜落在自己的抑郁里,沒有被身邊蕪雜的環境掩埋掉,僅靠著心里那一點“夢想”,帶著自己的小獸,將絲縷意念搓成麻繩,一寸接著一寸,如抽絲剝繭般,將深陷淵底的龐大身軀拉出來,爬到照得到太陽的地方,一日接著一日,認領著從未拋棄過你的天寬地闊。
如果生命即將抵達終點,我怎么評定這一生?
不忘初心,堅守初衷,總有一天,會如當年所愿,“萬里長空,是我鑲著太陽的桂冠。”
三、老朋友相對論
書中在這一條講的是作者與兩位老朋友對談的樂趣,但打動我心扉的,是她與讀者之間的那些互動。
比如,那個殘疾孩子對她說的:
謝謝您陪伴一個孩子,從人生的月臺,走到黎明。
一顆淡然如水的心,一段雋永清淡,如天上朗月般的文字,究竟陪伴了多少人,多少個迷茫迷惘,束手無措的日子?
任何時候,任何困境,沒有什么比擁有一顆平靜如水的心境更讓人覺得身后如有一堵堅不可摧的后盾來的更為強烈。
他說,“您陪伴好多人,走過來狂躁青春,陪伴他們從小孩變成大人。而我,也從一個叛逆的小孩長成一個逐漸溫和、逐漸跟這個世界握手言和的大人。”
生活不止五彩斑斕,更多的是,突如而至的暴雨,人生雖苦,但大多數,熬過去就是坦途。
四、一個人的荒徑
前塵往事,回首之際,喜淚相逢。人生之路,其實不哭,《陪我散步吧》,這里有塔莎酷愛的田園之樂,也有驟然而至的傾盆暴雨打在玻璃窗上......
往日里,那些對旁人來說看似是風吹沙的小事,于你而言,或許是跨不過去的門檻,別急,別怕,淡然的心境,路上遇到的陌生暖,總會攜你平安渡過。
他們會讓你相信,荒徑的盡頭,可能是花徑。
人生苦嗎?苦不苦都一樣過,有一個平靜如水的心態,往后的漫漫人生緩途,才會更加坦然的走過。
沒什么好害怕,只不過是有去無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