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笑話,一個老人去買書,到了書店之后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了,只好打電話問兒子,才知道自己要買的書是《如何預防老年癡呆》。
這笑話有點兒冷,不過和我現在的狀態很符合。在寫作課已經完結的第N天我終于要提筆寫下這第二份作業——《如何避免寫作拖延癥》。
一、寫作環境很重要
很多高手寫作時不需要特定的環境,比如師老師就提到,他在很多的地方都可以寫,在公交車上、在飛機上、在公園的板凳上。不多對于我們初學者來說,一個好的寫作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獲得一個好的寫作環境,我想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找到對你寫作有干擾的負面因素。——很重要。第一反應就是分散注意力的頭號公敵——手機。一部連上網絡,隨時會『叮咚』一聲打斷你思路的手機,簡直就是一個隨時爆炸的炸彈。想想吧,我們多少次敗在手機之下,多少次寫到一半被手機打斷思緒后再也回不來了。
關掉 wifi,切換成飛行模式,讓你的手機離線一會兒,在這段時間里,全身心的灌注到寫作上。
曾看到有一個公號的作者說,他在淘寶上買了一個木盒子,正好可以裝下手機的大小。木盒帶鎖,關鍵是這個鎖還非常難開,鑰匙進去要鼓搗半天才能打開。所以他把手機鎖進木盒之后,就基本上放棄了拿出手機玩的想法。他還說到,如果連不打開鎖都忍不住,就把鑰匙交給兒子藏起來,不到指定時間不要還給自己。哈哈,多么有趣。我們也應該好好的思考干擾源在哪里,然后找個可行的辦法把這個閘門拉上。
建立良好的寫作環境。寫作是一件需要全神貫注的工作,解決了干擾源,我們還需要一個讓人心情無比愉悅的美好環境。想想看,一個安靜的、燈光明亮的房間,夏天里還有一臺靜音空調,泡一杯咖啡或者茶,讓香味彌漫整個房間。
笑來老師曾經提到自己的經歷,每當節假日的時候,別的人都在考慮去哪里玩,他會選擇去酒店開一間房間,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搞創作。沒人打擾,環境又好,效率極高。
狀態不好的時候切換環境。過于習慣于在一個環境中,會對事物逐漸感到疲憊。試著去改變一下環境或者改變一下行為方式,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站起來走一走,做個運動,或者下樓去買杯咖啡,和同事朋友說句話,也可以給遠在遠方的親人打個電話,再回到寫作狀態,可能就有新的靈感。
二、要做好記錄
很多同學遇到這個問題,沒有東西寫——解決的辦法就是增加輸入,北宸老師在課上提到『1000字的文章需要10萬字的輸入』。
閱讀書和文章。閱讀是有一套特定的方法的,而不是說我們隨便翻閱一本書就是讀書了。我覺得完整的閱讀,應該形成“讀、記、想、寫”的閉環。很多人說自己不會看書,一看就忘,很大原因就是沒掌握方法(我更喜歡叫套路),就在那翻一本書,也不記筆記也不思考,更別說讀完后形成讀后感了,這要誰能記得住看了什么呢?
與人交談。我平時做得最多的是和我老婆做討論,討論的內容很廣泛,關于自己對生活的看法或對于工作的見解,對實時熱點的討論。可惜很長時間來,我們的討論結束于困意,第二天起來就忘記的差不多了。所以閱讀也好,討論也好,如果不有效記錄下來,那不過是我們思緒中的一葉扁舟,隨波蕩漾。
觀察分析。我們的視網膜連接著大腦,所以說我們所看到的東西一定要經過大腦的分析。我意識到現象和本質會經常成為完全不同的對立面。就像前段時間“河南省西華縣12歲女學生被兩教師強奸”事件,最后事實證明是小女孩說謊,之前轉發譴責老師的微博大V紛紛道歉。所以我們眼睛看到的若不經過大腦的分析和思考,很容易在事實上產生偏差。經常鍛煉觀察和思考,能提高我們對話題的把控能力,并且不容易出現錯誤。還有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就是對自己每天所做的事情進行反思,這個在我日記里經常用到,流程是我做了什么、我做的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以后再遇到這些事情我應該怎么做。
同樣的,靈感也需要隨時記錄,不然就是『流感』了。正如老師舉的羅永浩的例子,因為發現自己經常在浴室里迸發靈感,所以他在自己的浴室里裝一個錄音筆來做到隨時記錄。每個人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記錄靈感的工具。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手機非常合適,尤其是可以通過語音輸入來記錄想法,可以解放我們的雙手,就算識別不是百分百也沒問題,找個時間好好整理一下就可以。而有的人會比較習慣于紙筆,那么一本可以裝進口袋的 A6 筆記本是最好的選擇。
三、踐行,從量變到質變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現在也是抱著這個想法寫下這些文字的,我可以感覺的到自己文字上的不完美。但是如果過于追求完美,我就又會陷入以前那種狀態——寫到一半的時候,覺得寫的不好,然后停下筆來,再也沒有繼續寫了。
我看著草稿箱里躺著的那幾篇文章,真的能感受到對完美的絕望。
養成習慣就是一個量的積累,寫作這件事,要先把自己寫的頻率固定起來。每天寫一篇也好,隔一天寫一篇也好(不過最好不要慢于一周一天的頻率),不僅有頻率,也有 deadline,還必須要有相應的懲罰措施。加入許多類似『不寫就出局』的社群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或者自己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建一個群也可以。一旦養成習慣,文章的數量便可以以肉眼看得到的數量穩步積累了。
許多人都是沒能越過積累量的這一步,從而錯失了量變到質變的結果。一旦寫起來,是可以倒逼輸入的。而輸入恰恰是有效提升文章質量的重要因素。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正循環。另外,正反饋也會是一個需要創建的精神上的良好環境。首先就要我們自己給自己制定正反饋,比如寫完這篇文章,獎勵自己一頓好吃的;還可以連續寫多少篇后,給自己獎勵買一個心儀已久的物品。還有投稿被刊登,文章獲得大量轉發閱讀,都是極好的正向反饋。正向反饋給予我們信心,同時也是對拖延癥的最有力打擊。
總結
如何避免寫作拖延癥?遠離干擾,擁抱好環境,適當調整行為和心態,做到對靈感的隨時記錄,最后,先固定頻率的寫起來。
我們剛開始寫,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既不要高估短期帶來的收益,也不要低谷長期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