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缺陷才是正常
佛學叫這個世界“娑婆世界”,譯為“堪忍”,說我們這個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經》也說這個世界是缺陷的,讓你有錢就不給你學問,有學問就沒有錢;給你子孫滿堂,就不給你別樣了,所以總是有缺陷不圓滿的。
倒霉時勤理發,少懶睡。
吃得了苦,才能享得了福
實際上,好事跟痛苦是一體的兩面而已,一個是手背,一個是手心。假使說,好事他能夠真丟掉開的話,痛苦來一樣可以丟開,所以痛苦也是一個很好的測驗。如果一個人碰到煩惱、痛苦、逆境的時候丟不開,說他碰到好事能丟得開,那是不可能的。
佛家只說兩個字——無常
佛學為什么講無常?因為世界上的事沒有永恒的。人的欲望,永遠貪求永恒,想永遠保持存在,那是永遠不可能的,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所以佛告訴你,積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墮落,合會終須別離……那是必然的道理,這是大原則。
把人做好、把事做對,就是學問
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于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作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
出身不重要,器度才重要
在艱苦中成長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陰影,會導致變態的偏差。這種偏差,便是對社會對人們始終有一種仇視的敵意,不相信任何一個人,更不同情任何一個人。愛錢如命的慳吝,還是心理變態上的次要現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因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只有淡泊才能寧靜
諸葛亮的千古名言“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只有先肯淡泊,而又甘于淡泊,甚至享受淡泊,做到孔子所講的“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才能到達寧靜的境界。
好情緒就是最好的養生
養生學理論認為,“憤怒傷肝,恐懼傷腎,好樂傷心,憂患傷肺?!奔矗菀装l怒、容易發脾氣或脾氣不好的人,便是肝氣不平和的現象。容易害怕,膽小怕事,便是腎氣不平和。嗜好過分,特別如飲食、男女方面過分,可使心臟有問題。多愁善感,或遇家庭問題,其他等等事故,心多憂患,便由肺氣不平和開始,影響內臟健康。
固執己見,做不了大事
我們研究歷史上一些成功和失敗人物的性格,會發現很有趣的對比。有些人的性格,喜歡接受別人更好的意見。不過,能立刻改變,馬上收回自己的意見,改用別人更好意見的人太少,劉邦是這少數人中的一個。而項羽對于自己的主意,就絕對不會改變,絕對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成敗悲喜,只是自然
以《易經》的道理去看人生,一舉一動,都有相對、正反、交錯,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贊成就有人反對。人事物理都一定是這樣的,離不開宇宙這個大原則。
少吹牛皮,多做實事
古今中外,人類心理都是一樣的,多半愛吹牛,很少見諸于事實;理想非常高,要在行動上做出來就很難。所以,孔子說,真正的君子,要少說空話,多做實在的事情。
養生最應該重視的是腳底
衰老、死亡是先從腳底開始的,以前講“寒從足底生”,老人冬天那個腳底心還發燙的,就會長壽。所以,我經常叫你們加衣服,尤其女人,褲子要穿厚些。我們小的時候看到祖母,兩個褲腿都綁起來,所以婦科的病少?,F在穿個三角褲,又穿裙子,要美麗,不怕凍,所以婦科病特別多。寒從足底生,精也從足底生,兩腿、兩足是非常重要的。
越是難,越要緩
有時候處理一件復雜困難的事,百思不得其解,忽然自己的思想說,這樣做可以解決問題,這就是靜態的作用。所以你要處理復雜困難的事,一定先要靜下心來什么都不想。你越想就越是把自己的腦子轉了起來,所有的神經都轉起來,最后不死即病。
多跟有益自己的人交往
多跟人格成熟、品行可靠的人往來,幫忙你成長,急難的時候可靠。多和老年人往來,可以學很多經驗學問。
忘記己恩,不忘人恩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這兩句話對我一生影響很深,都是佛家、儒家、道家的精神。幫忙了人家,好處給了人家,心里記都不要記,要丟掉。“受恩”,得人家一點好處,要永遠記住。
幫忙別幫太多
中國鄉下人有句老話,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幫朋友的忙,正在他困難中救濟一下,他永遠感激;但幫助太多了,他永不滿足。
任勞易,任怨難
最難的是“勞而不怨”。大家常說,做事要任怨,經驗告訴我們任勞易,任怨難,多做點事累一點沒有關系,做了事還挨罵,這就吃不消了。……歷史上做大事的人都是能任勞,還更能任怨,甚至要任天下之怨而不悔。
為別人就是為自己
人人都以為為自己好,自己就會越來越好。殊不知,太為自己好的人,往往得不到福報,也就越來越差了。相反地,不為自己好,就想著為別人好,那上天反而不會虧待他,而他慢慢地就會變好起來。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據我這幾十年經驗,到現在更承認古人的兩句話:“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薄?、可憐他人的是窮人,窮人才會同情窮人,痛苦中人才會同情痛苦的人,屠狗輩就是殺豬殺狗的,沒讀過什么書。……知識分子知識高,自己思想解釋就越多,不愿意做的時候,他會刻意加以解釋。知識低的人不會解釋,朋友嘛!怎么不去?為朋友沒有理由不去,因為他思想不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