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除了不臉精神,還有一條招牌標語就是:人至踐則無敵。判斷一個人能不能成功或者有沒有潛力,就要看他在“踐”字上下的功夫。反觀自己,在三方面實在不夠“踐”!
一.三分熱度的病
在我虛度的三十多年光陰里,有兩位朋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別是我一名姓壽的高中同桌和一名姓袁的集訓戰(zhàn)友,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天賦不高但做事特別有韌勁。壽同學平時學習認真,但是做事速度特別烏龜那種,那時候我不好學習,有次數(shù)學考試我想抄他來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他做的還沒我快,后來成績出來還沒我好,但壽同學不管什么情況我都沒見過他抱怨和氣餒。袁戰(zhàn)友在集訓的幾個月期間每天早上比我們早起半個小時,在院里面打一套六十四式的太極拳,他的臉上從來都是平靜掛著微笑。在我看來他們天賦并不高,當時的他們考試考核成績也不突出,但他們偏偏又不聲不響的堅持著,也許正是這樣的反差對比讓我特別記得他們。這樣的人我打心眼里佩服他們,我相信也沒人敢小瞧這樣的人。如今,壽在生物科學的道路上“聰明絕頂”,兩口子現(xiàn)在是留美的博士后;袁戰(zhàn)友后來斷了聯(lián)系,但我相信他一定不會差的,而且會越來越好。
這種佩服也代表了我對韌性的渴望,因為我是一個只有三分鐘熱度的人,很少堅持去做好一件事,學習也是常常臨時抱佛腳,以至于知識系統(tǒng)殘缺片面。
光陰流逝而我越來越?jīng)]安全感,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樣。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會在乎別人的看法,會害怕別人看不起我們,而這種情緒非常耗費心神。怎么辦?那就努力去做一名踐的有韌性的人,那就沒人敢小看你了!
二.好為人師的坑
以前我學到一個好的方法論會忍不住分享給好朋友,比如我就多次推薦得到訂閱專欄,竟有一種新皈依者的狂熱。以前我看到下屬一個個無所事事我會苦口婆心教他們要加強學習,大有拯救他們脫離平庸的慈悲感。以前我看到老婆在教育小孩上有失偏頗我會拿出書中看來的理論進行糾正,堅信好的理論指導會有更好的效果。
那種分享好東西的欲望,那種好為人師的自我滿足,讓我有抑制不住的沖動。可是常常換來的是沒有回應(yīng)甚至是叛逆反感。怎么會這樣,好心沒好報啊!
還是笑來老師解答了這個疑惑:你把自己沒做到的好東西分享給別人,那不叫分享,頂多叫“慷他人之慨”。正確的分享方式是:自己先做好,并帶來許多可見的好的變化,然后引起別人的注意,最后在不經(jīng)意的推薦一下如“我前陣子看了本書,蠻不錯,讓我心態(tài)平和很多。”,這個時候可能你朋友就會回應(yīng):“哦,怪不得感覺你最近脾氣好多了,什么書,借我看看。”
因為未經(jīng)自己實踐成功的經(jīng)驗根本不具備說服力,說出去只會讓人看笑話,說的多了則更是笑話!免費的建議沒人珍惜,我更應(yīng)該專注于自己的實踐,用事實來說話。
三.假裝老鷹的鴿
前陣子聽熊太行老師的課,他把人分為鷹派和鴿派,顧名思義大家應(yīng)該能理解(我自認為自己是鴿派,當然人不可能只有這兩種,只是為了便于分析才簡單化)。中間有道習題出的很好。如下:
以下的臺詞當中哪個說話人是鷹派:
A.出來混是要講信用的,說好殺他全家就一定要殺他全家的B.靠!當我是嚇大的啊!C.最近發(fā)生了那么多事,我想一個人靜一靜。D.你這樣做,出了問題,我也保不了你 !
答案是:E:以上都不對,重要的是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說。
作為一個管理者,我是失敗的,鴿派實在不容易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回顧自己在管理的過程中,狠話沒少說,提前警告、個別談心沒少做,可都沒有好的效果。最近我明白了,正如那句俗語:會咬人的狗不叫。我說的再多,也不可能讓自己成為一個鷹派。而我沒有看到本質(zhì),有時候也會為了面子放幾句狠話,殊不知在別人眼里只是一只假裝老鷹的鴿子!
怎么辦?少說多做,也許你該看看《教父》!
以上說了這么多,歸結(jié)一句話就是:別凈扯些沒用的,重要的是看你怎么做!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