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覺也是一個愛學習的人,會天南海北不計成本的去參加各種各樣線下社群學習活動。會為自己制定階段性的讀書學習目標,比如一年要讀50本書。還會在網上買很多的網課來學習。以上是我真實的寫照,不知道看到這段文字的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況。
但是正像網絡上那句話說的,懂了那么多道理,卻過好這一生,我是學習了那么多的知識,卻感到沒有長進。那么在這時候,我就感覺特別的迷茫,為什么我這么好學,投入了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怎么還和其他人一樣,并沒有什么成長呢。
從2015年開始,我在網上報名學習了很多的網課,投入也不少于兩萬多元了,另外我還到北京,鄭州,石家莊,西安,濟南等城市參加了各種各樣的線下活動,更是不計其數,投入的金錢和精力更是不可計量。
特別是每次參加完活動時,都熱血沸騰,發朋友圈,活動后與別人聊天的時候,滿臉虔誠的說哪個什么老師講的真好,我去聽了他的課,感覺收獲非常大。
但是過一段時間以后,發現我所有投入和努力的學習,不知道究竟給我帶來了什么,我究竟在哪些方面成長了?回頭想一想。感覺真的沒有什么進步。這時候就感覺特別的焦慮。我開始懷疑自己,懷疑自己努力讀書學習的意義。
?直到我看到了弘丹寫的《時間的格局》這本書,才使我恍然大悟。 它里面講到的各種各樣的現象。好像都是寫給我的一樣。
有時讀書讀到心有所動的點,其實這些心有所動的點往往是我已經知道的知識,更可怕的是,我所讀的書都是一種類型的,很多書還是從另外一些書得來的二手知識,這一些心有所動的點,也是過去讀到這個點時心動的點。聽的各種線下分享,熱血沸騰的也是自己早已明白的道理。
所以,我們都發現,我們每個人更習慣于去學習自己喜歡的知識,自己明白的道理,去看同一類型的書。對自己了解的,喜歡的,理解的點。更愿意去接受它,而且會心有所動。但是對真正自己不理解的,不知道的知識卻拒絕接受和學習它。那么長此以往,實際上我們在重復的學習已有的知識。也就是一直在自己的舒適圈里來回晃蕩,那么怎么會有進步呢。
正像成甲老師在《好好學習》這本書中所說的,人要建立一種綠燈思維。也就是人要更多的關注你不懂的知識。 無論是新的知識,新的想法,新的思想,建議在你不了解之前,一定要先把它接收下來,即使他是錯的。我先把它接收下來,然后在進行辨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那么對于對的,就接受它,對不對的,就可以拋棄他。而不是認可的就接受,不認可的就拋棄。所以接收和不接收,應該用正確和錯誤來判斷,而不應該用認可和不認可來判斷。
我突然想到樊登講到過《谷物大腦》這本書,書中建議人要多吃肉和優質脂肪,而少吃碳水化合物和含有膚質的粗糧,甚至完全不吃有膚質的粗糧。那么這些觀點是不是非常的毀三觀,與我們傳統的觀點是不是完全相反。
這時我們應該怎么做,是完全不與理會,還是賣來這本書,一探究竟呢,那按照上文的觀點,我們就是要學習一下,這才是對待新觀點的正確方式,也就是所謂的綠燈思維。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不成長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