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文是理解孩子讀書系列第三期,內容均編輯整理自《0-2歲寶寶想表達什么?》。我計劃通讀一遍“理解孩子”系列叢書和大家分享。這套叢書的介紹在這里 2017 我們一起讀育兒書吧
音頻解讀可以在喜馬拉雅或者微信關注“范范戴戴”收聽:寶寶出生后寶寶出生后三個月到六個月
本期內容
寶寶出生后三個月到六個月
- 三個月——寶寶成長的里程碑
- 喂奶與寶寶個性之間的聯系
- 寶寶為什么會厭奶
- 吃輔食的生理和心理準備
- 游戲對寶寶的意義
核心觀點
““寶寶三個月大時,開始探索自己的手和腳,想要伸手去觸摸、抓東西、嘗試不同的聲音和臉部表情,世界有了新的意義。”
“從喝奶可以看到寶寶的不同個性。透過親密的喂奶和喝奶,寶寶可以學會世界可以給他的東西,以及如何與別人保持親密關系。”
“寶寶可能以厭奶來發泄心中的負面情緒。”
“大約六個月后寶寶可以開始吃輔食,不過還要看寶寶在生理和心理上是否都準備好了。”
“三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利用游戲來了解自己的感受。”
精華筆記
三個月——寶寶成長的里程碑
三個月的寶寶越來越結實,人格也比較協調。這時他們不再會整天想著自己需求有沒有獲得滿足。他們已經準備好要探索這個世界,開始感受到越來越多的自主性。當他看到漂亮的玩具,或是友善的面孔時,他們通常會表現出高興的樣子或是流口水,之后才會想到伸出雙手。開玩笑、游戲、對話大概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這個時候寶寶對你笑,這代表全新的意義。他們已經成為有主見的個體。
喂奶與寶寶個性之間的聯系
每個寶寶的氣質和個性都可以從他們對食物和喂奶的態度看出端倪。媽媽喂奶可以視為寶寶未來發展其他人際關系的基礎,因為這是寶寶生平第一次從他人獲得東西(食物、愛和安慰)。通過喂奶,寶寶也開始學習“什么時候該放手,什么時候該讓媽媽接手”。同時也探索兩個不同個體的意義。
在人際關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其實就是我們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我們懷著怎樣的期待等待對方的回應。在寶寶最初與媽媽建立的關系中,也恰恰體現了這點。
寶寶為什么會厭奶
喂奶是母子關系中相當親密的一部分,當寶寶拒絕喝奶時,媽媽可能會覺得自己被排擠在外,尤其是當媽媽因為其他因素感到特別脆弱時。
寶寶不喝奶可能有很多原因:身體不太舒服、發現媽媽心情的轉變寶寶有點生氣,或者他遇到了一些困難,一切都不對勁。
在這個階段的寶寶,他們沒有辦法分辨“自己”和“媽媽”,任何因素都有可能讓寶寶感到焦慮或憤怒,因此用拒絕的方式來發泄心中的負面情緒。也許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他松一口氣,當他知道媽媽可以包容這些情緒,并幫他慢慢恢復自信而繼續喂奶時,寶寶也會慢慢回到之前的狀態。
吃輔食的生理和心理準備
吃輔食這個問題不只涉及到寶寶在生理上是否已經做好準備,同時也得考慮到他的情緒。
對于寶寶來說,開始吃輔食意味著得放棄他所熟悉和喜愛的東西。有些寶寶吃輔食和斷奶是同時開展的,即便有些寶寶不會因為吃輔食而斷奶,但也意味著他需要在某種程度上放棄一部分吃奶的時光。
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對成長和分離有比較強烈的感受。他們可能不太確定自己是否就要這樣往前邁進,繼續成長,和過去說再見。遺憾、悲傷和失落會和放松、愉悅及驕傲交替出現。
游戲對寶寶的意義
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能夠注視距離稍微遠一點的物體,同時也能夠選擇他要看到的東西,也能玩簡單的躲貓貓。來來去去的玩具、父母,甚至寵物都會引起寶寶的興趣,也對他深具意義。
寶寶開始能夠覺察到這些活動帶給自己的感受。比如,當寶寶看到他喜歡的玩具時他會高興地笑起來,但當玩具消失時,他就會很生氣,用力踢腿,好像在抗議玩具的離去。
游戲為寶寶認識和體會自己的情緒打開了一扇門。
對本文內容如有任何疑問或者其他感興趣的話題,歡迎留言。期待與大家更多的交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