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小長假+父親節,注定是忙碌的。作為寶寶爸爸這幾天我沖在了照顧寶寶的第一線,不僅要陪吃陪喝陪睡陪玩,還要帶出去放風上課,總的來說就是體驗了幾天全職爸爸的生活,不過辛苦總是有收獲的,作為回報,這兩天寶寶黏爸爸的程度暫時超過了媽媽(對我來說是一個甜蜜的負擔)。
在父親節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點體驗了一把“父親”的幸福和辛苦,對于“父母”這個詞更多了些許感觸。
“父親”和“母親”在很多方面有這天然的區別:
“母親”十月懷胎,孕育新生命,身份的改變不僅僅是心理上的,更是生理上的;
“父親”則輕松許多,我們不需要經歷這樣的艱辛,唯一要做的可能就是“感同身受”,對于我們來說,身份的改變,主要是心理層面的。
缺乏肉體(客觀)經歷的“父親”們,在真正變成“父親”的道路上總體來說還是落后于“母親”們的,所以在大部分健康和諧的家庭中,母親的地位總是要高于父親的。
關于這點,基本算是共識,從兩個節日的熱度就可以看到——父親節和母親節。
父親節算是最近幾年才慢慢開始有了一點聲音,但總體來說反響平平,當然這個和男性的性格有一定關系,但總體上反應群體認知里面父親的定位還是有足夠的說服力。
再來說說我自己的感受,“父親”這個詞對于我來說真的算得上是一言難盡,我家寶寶出生之后的經歷對于我和寶寶媽媽來說都可以說是不堪回首,除了生理上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痛苦,但也是因為這樣,我們對于父母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格外感恩現在所擁有的。
最后也要需要檢討一下自己,不得不說我還是一個有玩心的爸爸,雖然大節不失,但小錯還是不斷,“父親”節雖然快樂,但路還很遠,給自己和寶寶加油!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