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事業(yè)有成、風華正茂的北京某企業(yè)CEO-楊總,一個是平淡無奇、終日滿臉泥水和汗水濺滿的重慶地下打井農(nóng)民工-老余,似乎兩者的生活軌道永遠無法有產(chǎn)生交集的可能,卻因為一次三天的體驗之旅,讓兩個人的生活乃至命運發(fā)生了意想不到的改變。
偶然在電視《城市印象》節(jié)目里看到了這真實的一幕,我還是禁不住眼眶有些潮濕,或許它就如千篇一律的真人秀節(jié)目一樣,說它煽情也罷,套路也好,但我在鏡頭下還是看到了很多震撼人心的可貴之處,值得思考和回味。
故事一:一個是無心,一個卻有意。
應節(jié)目體驗需要,我們的楊總(以下簡稱小楊),脫去了西裝革履,換上一身休閑服,輕松的背著一個雙肩包,從北京飛往重慶某工地。正如他臨走時安慰放心不下他的妻子所言:“不用擔心,我就去體驗三天,感受一下而已”,不管當初的他懷著怎樣復雜的心情和想法,他沒想到自己能真正融入到農(nóng)民工的角色里。而負責教他的師傅是工地上打孔技術(shù)最好的老余,他一口濃濃的重慶本地話,對小楊的印象是“這年輕人帶著一副眼鏡,斯斯文文,出來賺錢竟然連被子都沒帶,還要買什么空調(diào)被,不像是干活的人。”但他想既然答應教會人家干活,就要遵守承諾,好好教會他。小楊空調(diào)被沒買成,對買的50元的化纖被子是否是“黑心棉”,一晚上沒睡踏實;而老余卻以為小楊身邊沒帶夠錢,主動墊付了相當于自己一晚辛苦加班才能賺到的50元錢。
這個情節(jié)在當時,沒給小楊有什么特別的感動,無非就是借錢還錢那么簡單而已。而老余呢,也絲毫對錢的付出沒流露出半分舍不得。
每個階層里生活的人,都有自己雷同的思維模式,看似合情合理,卻很難在對方的角色里自由轉(zhuǎn)換,我相信小楊與老余的想法都是真實的。
故事二:一個云里霧里,一個默默承受。
對于一個生活在城市里光鮮體面的白領(lǐng)階層,從第一晚的失眠開始,他面對的一切都是一場全新的挫折與考驗。小楊說床板好硬,夜里一個宿舍8個人此起彼伏的呼嚕聲讓他一夜沒法安睡,直至清晨,老余看著好不容易熟睡中的小楊,不忍叫醒初來乍到的他,默默的穿上工作服,趟過泥水一個人來到十幾米的井下忙碌的取石鉆井,而醒來后的小楊因為遲到太久,不得不讓老余來幫他刷卡才能進工地。看到這一幕,我以為老楊會責問或埋怨小楊,但是沒有,他很平靜的帶著小楊,示意他如何操作機械,如何傾倒碎石,也沒要求有些恐高癥的小楊陪他一起去黑漆漆的井里勞作,他就那么默默一個人順著懸梯爬到井下。在鏡頭下,老余不善言辭,與小楊溝通因為語言不通很是艱難,換做旁人,或許會急躁、心煩甚至口出惡言,但是在這里我們看到的老楊就是一個善良、樸實又敦厚的漢子,他能善于從別人的角度理解并諒解對方,這是一個不識字的農(nóng)民工性格最讓人欽佩的地方。
故事三:一個想成全,一個卻辜負。
老楊之所以那么拼命攢錢,原來有個他引以為傲的兒子,他告訴小楊,兒子在西南政法學院讀大學,因為自己前東家拖欠了他一年多的工資,所以大半年沒給孩子匯生活費了。知道兒子因為學費不夠,不好好在學校讀書后,老楊心急如焚要去找兒子。可是偌大的一個城市,一次都沒去過市區(qū)的老楊連地鐵都不會坐,更不知道兒子讀的是哪個系。好在小楊的陪同下終于找到兒子,父子相見,卻是老楊眼底盈盈的淚光,讓觀眾看著揪心的疼。兒子在一家酒店門前,畫著京劇的臉做招攬生意的門童,事后才知道兒子讀的是藝術(shù)類專業(yè),因為學費不足,不忍跟老楊張口要錢,偷偷地輟學了,想先攢錢再讀書。從未發(fā)過火的老楊直直的注視著兒子,眼里滿是憤怒、委屈還有對自己無能為力的自責,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不停的說,要去讀書,讀書。。。
看到這里,我想父子面對的現(xiàn)實殘酷卻無奈,可是父子的日常溝通卻幾乎寥寥無幾,彼此的付出和理解,為何不說出來?有時我們含蓄、內(nèi)斂的壓抑、堅忍,換來的卻是誤解和傷害,那就背離了我們原本美好的初衷。
故事四:一個給的恰到好處,一個受的心安理得。
三天后,小楊已經(jīng)活生生的變成了工地上的一名農(nóng)民工,他趟過滿是泥漿的爛泥路,克服恐懼跟著老余爬下十幾米下的井里,學會怎么取石打井,在顫顫巍巍爬上井口時感慨:"只要能看到藍天、陽光,讓我在上面做什么工作都行。現(xiàn)在想想,生活里碰到的一切困難都不算什么事了。”神奇魔法般,小楊悟出了體驗之旅最真實的體會,他默默的離開了工地,沒敢跟老余說聲道別。幾天后,當老余和小楊再次見面時,小楊才展現(xiàn)了自己真實的身份,并且已經(jīng)委托律師寫好了起訴函,為解決拖欠農(nóng)民工老楊一年多工資的官司準備資料且信心滿滿。小楊說:“老余,你放心,這個官司我們有勝算的把握,官司可能會持續(xù)幾個月走流程,為了不耽誤你兒子學業(yè),我先借給你這一年多拖欠的工資,等你拿到返還的工資再還我吧。"老楊的淚水第一次在鏡頭下開始止不住的泛濫。
我很佩服小楊,他用切實的幫助將老余的困境解決了,最關(guān)鍵的是他給予的方式恰到好處,不讓人感到唐突或是施舍,正是這份平常又難能可貴的尊重和關(guān)心,讓老余不覺得低人一等,接受的也就心安理得了。
或許,我們看過太多農(nóng)民工題材的影視或劇情,習慣性的給他們打上了很多熟悉的標簽,但必須承認,他們的世界自有他們的精彩和無奈。他們也如我們一樣為人父、為人子,有一樣的自尊和權(quán)利去爭取更美好的東西;他們的眼淚和歡笑一樣的真實和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