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道,所有的事到了最后都是好事,如果不是好事,那說明沒有到最后。
苗晉卿當上吏部侍郎沒多久,剛主持吏部常務工作,卻因為天寶二年春的吏部銓選舞弊被查辦,貶到安康郡做了太守。要知道他能坐到吏部侍郎的位置是多么不容易:他是真正的草根出身,沒有背景和干爹,就靠年少時發奮勤讀,多年寒窗考取進士,再通過吏部銓選當了地方縣尉,基層一干就是十來年,來來回回在不同的縣任副手,終于在京郊的一個區縣干出了名堂,績效考核優秀被選拔到了朝廷。這是真正靠實力吃飯!到了天子腳下,這才開始了他的一步步升遷之路:先是監察機構御史臺做侍御史,然后到行政機構尚書省做戶部員外郎、兵部員外郎、吏部員外郎、吏部郎中、中書舍人,最后才熬到吏部侍郎。從他考中進士起算到坐吏部侍郎的位置,用了接近20年。20年能從底層到權力中樞要職也算是順風順水祖墳冒煙!
吏部,在尚書省六部中排名第一,負責全國官員人事組織工作。通常,主持吏部的是一把手吏部尚書。但是,苗晉卿做侍郎時,吏部的尚書是大名鼎鼎的李林甫--唐朝宰相在位時間最長權勢最大的人!李林甫的吏部尚書只是掛名,吏部的實際工作就交由苗晉卿全面主持了。李林甫是出了名的口蜜腹劍心狠手辣,凡是政見不合愛出風頭的對手和手下都會遭殃,大唐的人事他一人說了算。所以,苗晉卿能做侍郎,必定是經過他點頭的。同樣的道理,新晉的御史中丞張倚沒有李林甫的簽字任命也是不可能上位的。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何天寶二年春吏部選拔工作中苗晉卿要賣力照顧張倚之子。但很明顯,苗晉卿照顧力度過猛了,搞了一個大新聞,引發輿論批判和炒作,最后朝廷來給他擦屁股,將他外放一點也不冤。
從侍郎貶為太守,要是以為降了多大的級,那就錯了,從品級上說,都是四品官。唐朝的太守也就相當于現在省的一把手,待遇各方面都還不錯。只不過吏部侍郎是個好位置,更容易接近權力核心。所以說,處罰不算輕但也不算重。
一般人被貶往往意志消沉得過且過,但苗晉卿偏沒有。據說他豁達寬厚,更重要的是,治理地方居然有一手!史書記載在地方任上“政化洽聞”“所到有惠化”,主要表現有:沒有領導架子,親民;經常深入群眾,與群眾吃喝成一片;經常自掏腰包辦地方學校振興教育;績效考核往往優秀,一些地方老百姓為他立碑頌德。
就這樣,苗晉卿又在幾個地方太守職位了干出了漂亮的成績,混的風生水起。人才難得,朝廷再次提拔,苗晉卿又進了行政中樞尚書省任職,最后在刑部尚書的位置上光榮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