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最高的山峰,可能珠穆朗瑪峰是我們能夠看到和我們認知的世界最高峰,但是在人生路上,永遠有你想象不到的高峰。
于是,我們不斷探索前行,不斷提升生命的深度、增加其寬度、積累其厚度;不在某一個地方執迷停留,讓眼界決定境界,跟著自己的心去遠方。
在這個以“流量”論成敗的娛樂圈里,胡歌算是一股清流。最熱時人們圍過來,浪潮漸漸平靜也不離開。
雖赴美讀書,但也會在熱播劇里露臉、時不時再上個熱搜,讓人心疼一下仙劍留守兒童。不常露面,不聲不響,不大張旗鼓,卻時刻被惦念,可見他在觀眾心中的份量。
他說“2016年能夠讓我真正覺得比較高興的一件事,就是我想明白了我2017年,包括2017年之后的幾年我要干什么”。
于是他息影一年,暫別娛樂圈赴美深造。娛樂圈里努力的人有很多,但能夠沉下心,通過學習和閱讀來提升自己的,真的不多。
有人疑惑,胡歌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答案很簡單,因為他知道在經歷低谷時,是什么讓他重新找回人生的意義和方向。
越讀 越明白自己
熟悉胡歌的人自然知道,06年那件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一場事故讓他的人生從巔峰跌落到谷底,縫了針的眼睛不能哭,他就把頭放的很低很低,那是他心底揮之不去的記憶。
為了改變,他閱讀和寫作。他在《照鏡子》里寫:“除了我自己,沒有人能夠讓我真正重新站立,如果皮囊難以修復,就用思想去填滿它”。
在那段最消沉最無助的日子里,除了工作,是閱讀和寫作讓他找到了活著的意義。
那時候,胡歌正在拍攝新版《射雕英雄傳》,金庸寫下“度過大難,將有大成,繼續努力,終成大器”送給他。
黃磊寫給他的《記住一切》中說,“聊起來自己近日讀過的閑書,胡歌馬上讓我將書目給他,他說最近每日養病療傷正是讀書的好機會,又自嘲地說萬一演不了戲就轉幕后,多讀些書是急所。我開始寫書目,邊寫心中邊贊嘆胡歌是個好樣兒的”。
△ 《瑯琊榜》劇照 - 梅長蘇
他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帶著《仙劍三》回來,之后的《瑯琊榜》梅長蘇、《偽裝者》明臺也都演繹的淋漓盡致、令人稱贊。
不禁想起他拍的那部命名為《讀自己》的微電影廣告。
他說:“那些不演戲的日子,我會把自己丟進書堆里,作為一個讀者,就像做一個演員,都在經歷著別人的故事,卻影響著自己的人生”;
“總是分享著故事里的喜悅,也就領悟了什么最值得珍惜。每一次為別人的命運思索,其實都是在尋找自己的精神歸處。繁華世界里,越讀,越明白自己”。
保持,一個演員的底色
在他身上你永遠能看到好幾個極端,關于如何取舍,關于如何進退,這些在他身上全無矛盾,和諧共生,只因他對自己的“進”很有堅持。
像他說的:“你必須很清楚你想要什么,在你不想要做的事情找到你時,你需要義無反顧地推掉它,這樣你才有機會等到你想要做的事情”。
△ 《偽裝者》劇照 - 明臺
在《瑯琊榜》和《偽裝者》相繼火了以后,國內很多真人秀找過他,卻都被婉言謝絕,他說“沒有好壞,沒有對錯,只是不喜歡”。
但他卻堅持演話劇,話劇舞臺上八個小時的堅持,哪怕剛出場的時候他什么都不能做,要在臺上躺夠半小時,他也爭取每年演出。
即便這兩年片約不斷,他也沒有放棄過,于是在《如夢之夢》后,才有了那部《永遠的尹雪艷》。
△ 《永遠的尹雪艷》劇照 - 徐壯圖
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滿足于僅僅做一個偶像,在人就是100%看外表的時代,他站在高峰仰望另一座高峰時,審視自我,內心還能有所敬畏,保持著一個演員的底色,保持一份清醒心境,已是難得。
褪去青澀,更加成熟穩重
巴金寫淑英,他說“每一個變化都在她的心上刻畫了一條不可磨滅的痕跡,給她打開了一個新的眼界,使她知道一些從前完全不曾想到的事情”。胡歌也正是如此。
演技爐火純青,人氣居高不下,正是事業巔峰,炙手可熱的時候,他卻突然宣布近期不會有影視作品,將2017作為自己的學習階段、繼續深造。
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相比于光環,他不過是更忠于自己,清楚自己要什么。
有眼界,有認知,有目標,像他的座右銘“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在某一個地方執迷停留,這樣心才可以去遠方。
很喜歡張愛玲的一句話“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歷盡劫數,嘗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干凈”。
今天我愿意用這句話來形容胡歌,大起大落后的他依然散發著魅力。
無論是多一份經歷,多一份體驗,還是他獨立的思想和豐富的追求,這樣的胡歌,從任何角度看都是精彩的。